​罗湖时光 | 回看这个80年代“中华第一仓”,记录着深圳特区高速发展的改革之路
读特记者 尹维颖
2020-08-30 15:38

在罗湖,工业站是知名的网红打卡点之一,每每到了周末,就会有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拍照、休闲。但在2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繁忙景象。

位于清水河片区的深圳工业站,原为广九铁路上的一座火车站,是提供港物资的最后一个中转站。工业站站长曾忠强和同事们在这干了一辈子。据他介绍,他来这里的1990年,正是工业站铁路运输的高峰期,一批批供港物资和特区建设的物资源源不断,都要在这里中转,一个月装卸总量将近6000卡火车,平均每天要装卸近两百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特区处于高速发展中,笋岗-清水河作为规划最大的仓储和转口贸易基地,被誉为“中华第一仓”。1982年,笋岗仓库区开发建设,先后建成大型仓库80多栋,在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该片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商业化仓库区和全国首个出口监管仓库而闻名海内外,年货物吞吐量最高时达500万吨。

后来,随着周边物流园区的建立和高速公路的兴起,工业站货运量大大降低,到2008年基本停运,片区内的企业和建筑物也在纷纷转型。工业站完成了仓储物流集散地的历史使命。“工业站停运了,我的心里也有些空落落的。但所幸,火车、两条铁路、站台设施都被保留了下来,工业站还是原来的样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今年以来,再去工业站我有了新的感受,周边都在拆迁改造、重新建设了。真好!”他说。

当初的工业站,如今的休闲地,工业站变了,工业站所在的笋岗-清水河片区也不一样了。作为全市深圳17个重点发展区域之一,也是罗湖大手笔规划、重点开发的四大“千亿片区”之一。片区坚持“以大片区、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建设策略,通过整合空间、产业、市政、环境等因素,加速重点产业集聚,规划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

其中,笋岗片区聚焦总部经济,建设国际化消费示范区、创新服务总部基地、宜居宜业品质城区。清水河片区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打造成为凝聚山水特色的活力客厅、整合区域陆铁交通的站城枢纽、引领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增长引擎。在创新创业的时光里,罗湖再出发、重新定义城区发展。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读特记者 尹维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