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时光

石维明
2024-04-07 17:38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摘要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办法总比问题多!

回忆在单位打卡的日子还是蛮有意味的。

开始,单位是用磁卡打卡。设施简单,操作便利。制定的对应政策是,每迟到一次,或每早退一次,在当月薪酬中扣罚50元。磁卡机设置在公司行政部,员工每天早8点前、12点后、下午1点前、5点后必须去刷一次。每到这个时候,行政部就像赶集一样,拥挤不堪。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个新入职的研究生同事,有一天不屑地在电梯里发表意见:“如果一个企业沦落到靠打卡来约束员工,那么这个企业也做到头了!”有人附和:“打卡机是死的,人是活的。打了卡,薪酬有了保障,松了口气,再去楼下吃早餐,上班中途去买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渐渐地,出现了苗头,有的铁哥们儿、铁姐们儿悄悄地替对方刷卡,有的同部门员工干脆结成了“战略协作同谋”,通俗点说就是“互助组”,你帮我打单日,我帮你打双日,或者你帮我打上午,我帮你打下午,分工合作。

久而久之,领导当然发现了问题。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换成了用笔签到。“签到”实际上也是一种打卡,用笔迹“打卡”。签字笔真正回归它的本来面目。“文字检验学”表明,没有任何两人笔迹是相同的,通过对书写水平、文字布局、字的写法、错别字、笔顺、搭配比例、运笔、标点及其他符号、不合规范的构词、惯用语特征进行对比检验,能够科学地鉴定笔迹真伪。模仿笔迹是一件难度相当大的事,相应地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谁敢“铤而走险”呢?

不过,如此一来,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现在谁晚到了一分钟或者三分钟,跨进行政部办公室,就会声情并茂地向负责签到的行政部秘书诉苦,“又堵车了,属于不可控因素……”“路上碰到一个客户,谈了几句和我们单位业务有关的话题……”“我捡了一个钱包,交给警察了……”死皮赖脸地要签上名字,很多时候也就如愿过关了。负责签到表的秘书也就经常收到一些礼物。

原来打磁卡的时候,打卡机将当月的全部考勤记录“铁面无私”地转给财务部,现在笔记签字,财务部多了一个验证阶段,根据签到表进行甄别。实际上,验证、甄别阶段往往也成了“公关”阶段,财务部同样也就人头攒动。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办法总比问题多!

没有办法的办法,单位花五千多元从网上购得一台高科技产品“指纹打卡机”。学过“痕迹检验学”的人都知道,人的指纹具有唯一性,就像两片树叶,也许看似相像,其实完全不同。指纹的起点、终点、小桥、分歧、结合、小眼、小点、短棒、小勾等细节特征区别很大,足以把每一个人剥离开来。

这下可好了,同事之间,感情再好,友谊再深,你也不可能把指头借给他(她)。打卡,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

于是,早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观,行色匆匆的职员冲进行政部,争先恐后地把指头(设计的是右手食指)伸向冰冷的机器。在接近设定“迟到点”时,往往就会发生拥挤和推攘。有时候指头伸过去,指纹打卡机却罢工,第二次,第三次……后面的职员着急、不耐烦,就喊:“快让开,我的两杯星巴克款项快给你磨蹭没了!”“干脆让我来错个手气……”

有一天 ,我打完卡渡出行政部办公室时,目击了漂亮的女职员小叶,冲进办公室,全无平日的矜持和优雅,迅猛地把细皮嫩肉的指头朝指纹打卡机递过去……墙上挂钟里的秒针还有十秒就指向8时,指纹打卡机却不那么争气,毫无反应,小叶花容失色,悲愤地大喊:“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啊!同志们给我作证哈……”

后来,有同情她的同事,在职代会上认真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殷切希望本公司“推出更人性化、更不易出错的打卡方式……”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

(作者:石维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