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各地非遗争奇斗艳。
4月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潼会船”在江苏泰州举行。五百多条各式各样的船只和上万名会船选手汇聚在十里溱湖,篙桨如林、旗幡如海、弄潮击浪,演绎着800多年历史的民俗文化。现场有数万名中外游客共同见证了“世界最大水上庙会”的壮观景象。
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
会船是江苏泰州茅山、顾庄、溱潼、东台溱东镇等地区的民俗活动,会船通常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等五种类型,寄寓了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此外,溱湖会船还与一些历史传说和文化习俗相关联,如祭拜真武大帝、朱元璋寻祖坟、神潼关抗倭、岳飞抗金等故事,这些传说不仅为会船活动增添了历史和文化厚度,也反映了当地民众对和平、英雄的缅怀和对稳定生活的向往。
率先出场的是美轮美奂的贡船。
今年,姜堰区再度精心打造8条贡船,“龙佑三水”“龙飞凤舞”“龙腾溱湖”“龙兴姜城”“鱼跃龙门”“龙行龘龘”“活力姜堰”等气势恢宏的主题贡船,装饰造型风格各异,做工细致栩栩如生,通过民族化、艺术化、形象化的丰富造型,充分彰显姜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文明等全方位的崭新风貌,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图腾“龙”文化。一船一景一境界,每条贡船驶过,都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龙船方阵紧随贡船之后,活灵活现的龙船一字排开,行进的船台上,各色各样的龙不停舞动,形成一条长长的龙带,翻滚腾飞于溱湖之上。飞速驶来的竞速篙船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激情。
奋力撑篙的年轻身影是今年溱潼会船的一大看点,让古老的溱潼会船焕发“年轻态”。不过,在溱湖里掌篙并非易事,无论是制篙的工艺,还是撑篙的力度、节奏的把控,都需要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会船技艺的“高门槛”让篙手慢慢只剩下些“老把式”,非遗传承日益“青黄不接”。如何带动新鲜血液加入?
今年,姜堰区将溱湖篙船大赛列为会船系列活动之一,鼓励50周岁以下的社会人员参赛,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踊跃报名,最终遴选出了平均年龄35岁左右的近三千名选手,组成80多支队伍,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游泳技巧、力量、平衡和练篙试水等方面的训练,在会船开幕式上精彩演绎姜堰版“速度与激情”,书写了会船文化传承新篇章,撑出了姜堰旅游发展新蓝海。
4月6日的船会只是一个开始。
据悉,今年会船系列活动更加突出开放联动,邀请周边县市船民共同参与,会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更加突出传承创新,年轻人变身水手、上船撑篙,“会船文化”“会船精神”焕发新的光彩;更加突出全民共享,推出一批覆盖全年、老少皆宜的系列活动。除会船开幕式、溱湖篙船大赛外,姜堰区还将先后举办“堰上花开”乡村生态旅游季、“勤来溱湖 养生养福”药师佛文化季、第十届黄龙士世界女子围棋团体锦标赛、中国·溱湖路亚精英赛、2024泰州铁人三项亚洲杯赛、中国里下河·溱湖端午龙舟邀请赛、水上欢乐嘉年华、溱湖湾湿地音乐节、2024溱湖湿地半程马拉松赛、2024溱湖八鲜美食季等19场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年10月份。
(图片、视频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 王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邓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