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张图片,还原东莞运河的前世今生
东莞+
03-24 20:41

“回望东莞运河前世今生,见证东莞繁华发展历程。”3月24日下午,不少市民群众在东莞市展览馆穿行,在东莞运河前世今生主题展览前驻足,追寻东莞运河的前世今生。

本次展览由东莞市水务局、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东莞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东莞展览馆、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企业家摄影委员会协办,持续至4月21日。展览通过118幅影像作品,还原东莞人民开凿和修护运河的勤劳与智慧,展示了东莞运河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变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1958年修成通水的东莞运河,由16000人耗时140个工期人工修建,是对于东莞人而言一道不可磨灭的城市印记。从通水至今运行了数十载,东莞运河是莞邑大地上承担着引水、灌溉、防洪、排涝等重要任务的人工河道,它编织的庞大水网,使长期困扰东莞人民的水患旱灾变得可控,点亮了城市的希望,为后人带来了碧水和幸福。

“在没有运河之前,一场大雨过后人们往往都是在踩在水中煮饭的,住莞城的老街坊一点都不陌生。”原东莞县寒溪整治运河扩建工程技师叶赖成回忆说。叶赖成还是20世纪80年代《东莞水利志》的编纂人员之一,负责水利资料的收集、整理、采访并将其汇聚成篇,这个经历让他对于东莞水利建设史历历在目。

“运河工程的现场那叫一个震撼啊,犹如千军万马,人们在敲锣打鼓,红旗招展,不只手里有劲,心里更有劲。”回想起运河工程开凿动工的那些岁月,叶赖成仍是历历在目。在他的印象中,水利建设是紧张又激烈的。他告诉记者,当年运河的开凿由于没有机械的帮助,完全靠人力去把运河的堤围夯实。“七八个人齐力拉着一个石墩的中部,边喊口号‘干起’边把石墩拉高,然后放下把土地夯实。”叶赖成说。

就这样,东莞运河在东莞人民的智慧凝聚中,开始了规划和建设,一代又一代的人民集聚众人之力,团结一心,去维护与完善运河工程的建造。1958年5月1日,东莞运河正式通水,起自东城峡口,经莞城至石鼓流入东江南支流,全长103公里,底宽20米,充分起到了治理水涝的作用。现场展览的图片显示,当天(1958年5月1日)出版的《东莞日报》,还在头版头条报道东莞运河通水的盛况。从此,东莞人民逐渐摆脱荒年,“十年九不收”的寒溪埔田片区也变成沃野,连年丰收。

发黄的照片、黑白的影像,蕴藏着东莞运河“应运而生河而不同”的历史。东莞运河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不断地建设、经营和更新改造,如今东莞的水利事业亮点纷呈,120座水库、1119公里堤防、350宗水闸、304个泵站、14家水厂在莞邑大地上先后拔地而起,守护着这片沃土,造福莞邑百姓。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