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深圳怎么“喝”上每年8亿立方米的西江水
晶报记者 邓媛 唐甜
03-22 07:40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作为深圳库容第二大的水库,公明水库水光潋滟,犹如一块碧绿的翡翠倚靠在深圳西北部的大屏嶂山畔。

1月30日,西江水抵达深圳,自公明水库出水口喷涌而出。至此,深圳市“一网互通、两江并举、三纵四横”的供水水源保障格局雏形初显,这座超大型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韧性得到极大提升。

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晶报记者从西江抵深的重要一站——公明水库出发,沿着西江水送入百姓家的输送路径一路探究,直面深圳市正全力以赴高效运转的水资源配套工程建设现场。根据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调度计划,今年第二季度,西江水有望送入深圳西部宝安、光明等区域的市民家中。

两江并济 深圳开启双水源供水时代

“二十年来源源不断的优质东江水滋润着鹏城大地。作为一名老水务工作者,如今又看到西江水流进深圳市,心情格外激动。”深圳公明水库调蓄工程相关负责人肖华见证了深圳市缺水、找水,到如今双水源保障供水的全过程,他坦言,一切来之不易。

很多人对深圳的第一印象莫过于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因此,也有不少人很难理解,深圳这个位于南海之滨的城市怎么会缺水呢?事实上,深圳的水资源并不富裕,境内没有大的河流经过,也没有大的湖泊蓄水,蓄水主要依靠人工水库。

随着深圳经济迅猛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圳出现了一次持续3年的罕见水荒:工厂停产、市区每天供水3小时、居民无水做饭洗澡……水源短缺问题,一度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瓶颈。

“很多人不知道,深圳本地水资源匮乏。缺水最严重的时候,还要用水车定时定量供水,市民百姓提着桶来装水。”肖华回忆说。

1992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出台了第一部完整的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提出“解决深圳市供水水源的根本出路在于境外引水”。经过专家反复科学论证,最终决定自惠州境内的东江取水,兴建东江水源工程。

1996年11月30日,大型跨地区引水工程——“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开工,仅用了5年时间完成了一期工程,2006年8月5日二期工程开工,于2010年11月26日建成通水。

20年来,东江水源工程累计向深输水超100亿立方米。日夜奔流的东江水满足了深圳近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撑了全市1/3 以上的生产总值。但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人口快速扩张,尤其在人口、经济集中的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逼近40%的警戒线。深圳还需要继续“找水”。

水资源总量是东江近10倍的西江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1.3%。因此,引西江之水解东江之困,成为解决大湾区东部城市群缺水难题的有效途径。

在寸土寸金、有着“地质博物馆”之称的珠三角地区,输水线路该如何选择?设计团队多次前往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最终敲定了一条从鲤鱼洲取水,途经广州南沙、深圳罗田,最终抵达公明水库和东莞松山湖,长达113.2公里的输水线路方案。2011年1月,广东“西水东调”工程规划大纲出炉。2019年5月,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

为了做好西江水入深,配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段)及其配套工程建设,深圳市于2019年3月成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深圳段)及配套工程建设工作协调联络组,市领导担任组长,联络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解决一系列建设中的难题。

为做到“少征地、少拆迁、少扰民”,工程建设者采用的是难度极高的深埋盾构输水形式,工程输水管道布设在地下40-60米处,是一般地铁施工深度的三倍——值得一提的是,深埋地下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永久征地仅2600余亩,比传统明渠方式节约了近2万亩土地资源,节约比例高达90%。

“当时为了加快隧洞的掘进,深圳市水务局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夜间爆破的方式来提高工程实施效率。”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回忆称。

2023年12月28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罗田水库-公明水库段试通水;2024年1月30日上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位于公明水库的出水口,奔涌而出的西江水将为这座超大型城市供水的毛细血管,输送奔腾而新鲜的活力。

▲公明水库是东江、西江水的交汇处,也是深圳水源保障格局的重要支撑。

攻坚克难 配套工程“护送”西江水来深

若你从高空俯瞰会发现,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取水口位于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通过鲤鱼洲泵站,西江水进入高新沙水库调蓄,再通过高新沙泵站再次提升,穿越狮子洋,进入深圳市的罗田水库,最后到达公明水库。

为了更好承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江来水,深圳市高度重视水源供水格局的顶层规划工作,2021年经市委常委会印发通过了《深圳市供水水源规划(2020-2035年)》,谋划一批重点工程,保证未来15年深圳发展的水资源需求。

该规划围绕“城市双水源、水库双连通、水厂双水源”目标,提出打造“一网互联、两江并举、三纵四横”的水源供水布局。

目前,深圳市正加快建设公明至清林径水库、罗田至铁岗水库等骨干输配水连通工程,依托东江、西江两大境外水源,以及四大横向骨干输配水和近20座联网调蓄水库,“一网互联、两江并举、三纵四横”的供水格局正加快形成。

在引西江水入深后,罗田水库是西江水抵达深圳境内的第一站,通过支线工程构建起“一进三出”的格局,分别交水至深圳的公明水库、铁岗水库以及东莞市。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从西江水系向深圳、东莞、香港地区供水,每年输入的8.47亿立方米水资源,为深圳的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罗铁项目正是深圳“一网互联、两江并举、三纵四横”水资源保障布局中的“一纵”。工程从罗田水库取水,设计规模260万立方米/天,沿途向罗田水厂(70万立方米/天)、五指耙水厂(30万立方米/天)、长流陂水厂(55万立方米/天)3座水厂供水,并经铁岗水库(105万立方米/天)调蓄后向南山、朱坳水厂等2座水厂供水。

在罗铁项目五指耙水厂分水井工地现场,深圳原水公司罗铁项目负责人周宁带领记者来到直径达40米的超深竖井的井口处,只见一座龙门吊正在平移着调整机位,配合开展井下的施工。

“井底的输水隧洞深度要大于50米,眼前竖井宽度40米,设计深度是67.5米,目前我们进度已到了61米,现在的井深已达20层,与20层楼高相当。”周宁介绍道。只见井壁上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等标识贴排列成竖行,标注着竖井自地面往下深挖的工程进度。

“老实说,项目施工难度大。”周宁坦言。他解释道:“罗铁项目要在50-170米深的地下布设直径约5.2米、长21.68公里、重达7.9万吨的钢管,沿线穿越12条大规模断裂带、4处自然保护地、3处国家铁路、2处地铁、6处高速公路,地质条件复杂。”此外,工程还面临长距离深埋盾构施工、大直径超深竖井开挖、高强度钢管安装及混凝土回填施工、高要求环境敏感区域施工等难题。

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深圳原水公司针对施工难点、痛点,用好院士专家团队智力支持,借助智慧建造平台提质增效,打好施工基础。“项目隧洞共使用4台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进行开挖。位于工程关键线路的五指耙分水井开挖工作已接近尾声,未来将有1台TBM自此始发,其他3个TBM始发洞均在紧张施工中。所有TBM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前完成始发。”周宁介绍说。

罗铁项目通水后,服务范围将覆盖深圳市西部宝安区、南山区近600平方公里和深圳市西部片区600余万常住人口,支撑超一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

“西水西用、东水东用、调剂互用……这就是深圳水资源调度的原则,通过科学调度全市本地自产水、境外引水等,将水资源合理分配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确保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充足、供应稳定。”深圳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罗铁项目五指耙水厂分水井工地现场。

水厂升级 西江水即将加入优质饮用水“鹏友圈”

“西江水来了,我们何时能喝上?”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初水荒、家住宝安楼村的胡雪琴感慨说,当年缺水的日子回忆起来似乎仍在眼前。而距离她家不远的罗田水厂,也是她全家拭目以待的供水保障之地。

罗田水厂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重点配套项目,也是深圳引入西江水水源的第一座水厂,水厂控制规模为100万立方米/天,以西江水为主来源,东江水作为应急水源,建成后将完善宝安区供水网络,提升松岗、燕罗片区供水水质。

为早日让市民喝上优质水,罗田水厂开工即冲刺。项目秉承“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完工”原则,以打造精品工程、标杆水厂为目标,处理工艺采用了“预臭氧+折板絮凝平流沉淀+后臭氧+上向流活性炭池+砂滤池+清水池(叠建)”的技术,保障出厂水水质满足深圳市地方标准和国内外最严苛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就是为了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

记者还了解到,罗田水厂的构筑物集约化程度很高,并充分借助坡地水厂的地理优势,利用地势高差和原水势能的重力自流,中间不增设提升泵,预计实际运行过程中比同类型水厂节约22%制水能耗。截至目前,水厂的净水工艺构筑物已全面施工,预计6月底完成所有净水工艺构筑物主体结构封顶,9月底具备通水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深圳第一座将引入西江水水源的自来水厂,罗田水厂新建工程利用项目及周边林场、森林、水库、农田等生态资源,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有机生态系统,打造湾区首个田园型门户水厂。

在构建稳定的供水网络时,深圳市也在全力推进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及提标改造。深圳正加快推进沙湾二水厂、南山水厂等10余座水厂新扩建及提标工程,推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高效利用,并加快老旧市政供水管网改造,采用先进技术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水量,稳步建设节水典范城市。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600个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改造、2300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2024年,深圳市还将完成200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400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2025年要完成全部改造工作。

此外,深圳市水务局还通过强化供水行业监管力度、加快推进供水管理进小区,进一步提升供水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筑牢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安全屏障。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们习惯于用水来形容一些美好的品质。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未来,“一网互通、两江并举、三纵四横”的供水水源保障格局会更好地守护、润泽深圳人的生活,让属于深圳人的每一个日子更加水丰草茂,生机勃勃。

编辑: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邓媛 唐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