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深圳又有大动作!
👇👇👇
全国率先!超充有了“深圳标准”
3月19日,深圳正式发布两项新标准
《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
《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设计规范》
这是全国首次发布相关的地方标准
并将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首当“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产量达178.6万辆
增幅104.2%
连续三年增速超100%
志在“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深圳
力压上海和西安
夺得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之王”
竞逐新能源赛道
深圳不断“加码” 借“绿”突围
深圳“弯道超车”拔得头筹
“得比亚迪者得天下”?
今年一月,深圳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4.2%。而2022年产量仅为87.47万辆,可以算得深圳2023年全年产量约为178.6万辆,远超上海(128.68万辆)、西安(98.38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年产178万台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一年内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
每分钟要下线3台车
“在白纸上更好画图”,深圳抓住新能源风口,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新赛道上再次跑出“深圳速度”:2008年后,深圳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09年,深圳作为“十城千辆”试点城市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开始起步;2015年,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数量第一的城市……2021年至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9.95万辆到87.47万辆,再到178.6万辆,相当于每年翻了一倍!
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争夺战,深究榜单变化的背后,与城市“深度绑定”的汽车品牌密切相关。2003年,深圳向比亚迪抛出“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坪山造车故事由此展开。在此发展壮大的比亚迪,也见证着这座“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崛起。
“后发先至”的深圳实现“弯道超车”、全国产量称王的背后,比亚迪功不可没。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302.4万辆,一举夺得中国汽车市场和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双料冠军”,而作为比亚迪总部所在地的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也跟着“水涨船高”。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显示,比亚迪位于深圳坪山的厂区将迁移至深汕特别合作区。目前,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实现一期全面投产、二期成功投产。
王传福,库克和黄仁勋都要抢的男人?
为深圳“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这片“江山”的比亚迪,近段时间也频频被美国科技企业巨头盯上:
美国时间3月18日,AI芯片巨头英伟达公司表示,其车载计算平台DRIVE Orin的后续产品DRIVE Thor,将新增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等电动汽车客户。
英伟达汽车业务副总裁丹尼·夏皮罗称,比亚迪还计划利用英伟达的技术简化工厂和供应链,并开发虚拟展厅。
英伟达发布会直播截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企业代表,深企元戎启行也于近日官宣与英伟达达成合作,将于2025年采用其DRIVE Thor芯片适配公司的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的体验。
再看看前不久才宣布放弃造车的苹果。
3月20日,苹果CEO库克现身上海,与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见了面。上个月才表示放弃纯电动汽车开发计划的苹果,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风生水起的比亚迪,有何关联?
事实上,比亚迪除了是新能源车领域的佼佼者,同时也深耕手机代工业务。2008年,比亚迪跻身“果链”上的一环,为苹果多条产品线提供各类业务。
当天库克见的人除了王传福,还有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和长盈精密总经理陈小硕。长盈精密,一家“土生土长”的深圳企业,曾于2021年入选第六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蓝思科技,1993年在深圳诞生,而后总部搬迁至湖南长沙,两家企业也积极在新能源车零部件领域“开疆拓土”。加上比亚迪,三家企业和深圳都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深圳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左起分别为长盈精密总经理陈小硕,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苹果CEO库克,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今年以来,王传福不断释放出瞄准“智能化”发展这一信号:
今年1月,在比亚迪“梦想日”智能化主题发布会上,王传福发布比亚迪智能化战略,表示未来比亚迪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沿着整车智能的技术路线,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3月,王传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指出,新能源汽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动化上半场已驶入快车道,智能化下半场正在换挡提速。
芯片与汽车的“牵手”,正是顺应了王传福的汽车智能化发展理念。对于比亚迪而言,可以补足技术短板,利用科技巨头的先进技术赋能汽车的智能驾驶和内部操控系统;同时,提升其全球品牌知名度,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现如今,全球每卖出5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比亚迪。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比亚迪出口新能源汽车3.67万辆,目的地覆盖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城市。
“智能化”下半场,深圳打造“新引擎”有何新机遇
目前,深圳已形成了
以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引领
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
产业生态圈
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
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
这个春天,“高质量发展”的脚步继续迈进,“新质生产力”热度攀升,掀起各地经济发展新浪潮。抓住“新”机遇实现产业“质”飞跃,3月18日,深圳召开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工业第一城”全力谋划要“搞服务”,要瞄准融合化、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特色化等六个方向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不仅是与衣食住行等“生活类”相关产业,它指的是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在“智能化”的新风口更好地串起“产业链”,赋能“效益链”来提升“价值链”,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融合化——
产业链协同发力
比亚迪深汕超级工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华丰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深圳打造出产才融合的“强磁场”。
完善的产业链推动深圳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加速向前。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产值增长85.3%,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67.9%。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和核心材料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诞生于鹏城的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4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近日在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此外,最新出台的十二条金融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措施,完善了汽车金融生态环境,实现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效产能的快速爬升;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发放新能源购车补贴等一系列利好促进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各类汽车展会的举办为产业信息共享、技术交流、招商引资等搭建舞台;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及引入,落地友好的人才政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深圳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中重要的一环。
高端化——
崛起的“超充之城”
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6.1万个、累计28.7万个,建成投用超级快充站161座、车网互动站70座、综合能源补给站30座……
去年,深圳发布“超充之城”建设“路线图”,提出力争到2024年底建成技术全球领先、场景多元覆盖的超充设施服务体系,到2025年,打造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3月19日,深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超充设备分级评价和超级充电站设计的地方标准。当前,深圳坚持标准引领、技术领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
莲花山公园超充站。
超充站不仅为电车车主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也推动深圳在整桩设备和充电模块全国市场占有率领先,永联、盛弘、英飞源等一批深企成为超充设备领域“领头羊”。
未来,深圳还将借助“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创造各类型新能源超充车型规模和充电场景,提升超充设施覆盖率和提高充电便捷度,并优先在中心城区建成“1公里超充圈”。
“30分钟不到,电量从35%到95%”“插上充电枪,扫码,进去商场逛一圈买些生活用品,出来就充满电”……以“一杯咖啡,满电出发”为口号的超充,将成为深圳新的城市名片。
数字化——
“智驾”“网联”来赋能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知名科技企业华为、腾讯、中兴等加速上“车”,自动驾驶企业Auto X、元戎启行等落地深圳,大疆、Robosense(速腾聚创)等不断赋能。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深度融合了汽车、电子、人工智能行业,已成为各地争相布局的下一个风口。
深圳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并加以规范,在自动驾驶产业成链、生态成圈等多个方面持续加码,为智驾鹏城提质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为深圳“20+8”产业集群中重要一员;《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为智能网联汽车立法;《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
搭载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的阿里巴巴小蛮驴无人配送车行驶在园区中。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已发布四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道路,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约331.26公里,开放测试道路248条。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小巴、无人出租车、无人物流、无人配送、无人零售等应用场景纷纷落地,让市民提前享受“未来生活”,智能网联应用已经成为深圳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随着车辆编队、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等新场景不断加入,智能网联汽车对通信网络的快速稳定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深圳在5G网络铺设的超前投入也使得智能汽车产业拥有创新的技术环境,有效提高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行车安全水平。
绿色化——
随处可见的“绿牌车”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政策力度全国领先,深圳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实现全面电动化,树立行业标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如今,穿梭在这座城市车流间的大多数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车,几乎都是新能源汽车的身影。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全市新车电动化渗透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充电基础设施密度全国领先,并成功入围国家首批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一类试点城市。
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全面电动化后的深圳,智能化的绿色出行或将成为新的主流。
在深圳的中心城区
打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就像日常打网约车一样简单
动动手指头,一辆智能匹配的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
就出现在眼前
是不是很“犀利”!
目前,深圳自动驾驶商业化正在加速落地,如祺Robotaxi已经在深圳多个区域加入如祺平台的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服务混合运营,为广大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此外,推动绿色化,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建设规范化回收服务网点,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汽车循环经济。
国际化——
物流中心高效联通全球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77.3万辆,增加67.1%。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口岸服务能力。
近年来,深圳对外贸易发展动能强劲,盐田港、西部港区等深圳港已无法满足更多进出口需求。作为深圳的“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拥有强大的土地空间优势,小漠国际物流港应运而生。作为深圳唯一开展汽车滚装业务的港口,小漠港填补了深圳汽车专用滚装码头空白,满足国产汽车行销海外的巨大需求。
国产汽车从小漠港出口。
由此看,建立现代化的港口和高效的物流体系,让口岸“物流链”更畅通、贸易更便利,深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强劲增长,深圳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业也将注入润滑新动能,同时,赋能深圳航运业在综合竞争力、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以及运输结构的优化升级。
未来,深圳可以向加快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交易、整备、检测、物流、金融一体化出口基地”发力,以国际级联盟、会展、赛事为媒介,提升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特色化——
“科技之城”的旅行新体验
打造具有深圳特色、与城市形象相匹配的新能源汽车文化、营造创意体验新模式:推动汽车露营公园、汽车主题公园、汽车博物馆、汽车俱乐部、汽车影院、汽车旅馆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服务性文化产业落地,在上述区域加大充电桩的分布密度,满足自驾游旅客的充电需求;打造一系列具有科技感、时尚感的电动汽车城市观光体验,让来深旅客在这座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城”里感受“智造的未来生活”;多领域企业共同构建出行即服务、运输即服务新生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运动、旅游、智能家居等融合发展,为旅客在深游玩时打造完善、便捷、智能化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深圳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全面电动化也是深圳旅游一大特点。近日,深圳还出台了《深圳市新能源旅游客车消费补贴申领实施细则(2023年度)》,对符合规定的旅游客车进行补贴,推动旅游交通出行向绿色低碳转变。
有技术、有资源
有人才、有基底的深圳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上
势头正盛
剑指“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深圳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参考来源:读特新闻此前报道、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新闻网、深圳政府在线网站、深圳发布、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金融界等
综合整理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