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委会和深圳市场监管局扶贫工作队的关心和努力下,我们家庭年总收入达到了7万以上,现申请脱贫。”不久前,在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河北村,村民罗向阳一家欣喜地提交了《脱贫申请书》,这个因病致贫的六口之家,成为河北村最后一户脱贫的人家。
84户贫困户、318名贫困人口,河北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唐东来掰着手指头向记者介绍,四年多来,驻村扶贫工作队落实各类扶贫项目50多个,总投入资金632.5万元;开展捐赠慰问活动27次,筹措社会资金300余万元。截至2020年6月,现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河北村达到摘帽标准。
“看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就是我们扶贫干部最大的快乐。”唐东来说,在汕尾的田间地头,有200多名像他这样派驻的深圳干部,正与当地干部群众风雨同舟并肩作战。他们坚信,这场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扶贫工作就是一棒接着一棒干
“老唐刚来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有过担心。听到他的真情发言,看到他的扎实作风,我们就放心了。”河北村委会主任罗文海至今仍对两年前唐东来刚来河北村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2018年9月,前任扶贫工作队长李光因与村委会干部连日抗击洪灾,突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幸得及时抢救,住进了急救病房。
李光是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至河北村的优秀驻村队长。他病倒了,谁去接棒呢?
当过兵、扶过贫的湖南汉子唐东来站了出来,接过助力河北村脱贫攻坚的担子,他默默对自己说:“扶贫工作就是一棒接一棒,在我这一棒上,我要让河北村脱贫奔小康、要让集体经济更富裕。”
罗文海记得很清楚,2018年10月23日,刚到村里没几天,在一次座谈会上,老唐说:“我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参加过湛江‘双到’扶贫。我也是陆河女婿,算得上半个陆河人。今天我到了河北村,就是一个真正的陆河人了。请同志们看我的行动吧!”
驻村后,唐东来用心用情用功,花两周时间走遍了80多户贫困户,新认识了300多位贫困乡亲。经过调查思考,定下了“利用优势,做强产业;发动内力,借助外力”的工作思路。
“扶贫干部有着坚强后盾和强力支撑。”唐东来告诉记者,河北村的对口帮扶单位是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截至目前,该局副局级以上领导赴村11批15人次,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捐赠慰问、购买产品,帮扶单位党组和广大干部职工就是扶贫干部的坚强后盾。此外,正是有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主动抓扶贫抓产业的责任意识,才给扶贫工作队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培育稳定脱贫的“干细胞”
“挖掘地下粮仓,‘葛’掉贫困之根!这里是河北村的葛根种植园,我为河北村的葛根代言!”日前,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唐东来化身“带货主播”,当起了土特产“代言人”。
“这种品质的葛根,煲出来的大骨葛根汤,简直是人间美味。”春节期间,唐东来同事们的餐桌上,鲜葛根煲骨头汤成了一道最美味的时令菜。
在大城市人享受美味的同时,河北村的贫困户们,也结束了一年辛苦的劳作,拿到了通过葛根产业带来的可观收益。第一批鲜葛根售出后,村里的贫困户罗西妹,就领到了在合作社参与种植的工资,以及葛根产业带来的年底分红。加上之前她在村里做保洁员工作的工资,这一年,她就拿到了3万多元的收入。
根据贫困村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仅能帮扶贫困村脱贫出列,更能有效防止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返贫,是帮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唐东来介绍,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村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坚持变“输血”为“造血”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产业扶贫不放松,努力培育出稳定脱贫的“干细胞”。
扶贫工作队进驻河北村后,便从引导村民养鸡着手,发展产业项目。河北村的山地较多,发展种植业有着地理优势。2017年下半年,在投入20多万元建立了精准扶贫养鸡场后,扶贫工作队又发动村民流转土地180亩,建立起葛根种植基地,以期达到产业扶贫规模效益。
栽上葛根,拔掉穷根。唐东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因地制宜拓展葛根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注册商标,开发葛根茶、进行葛根粉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按照让贫困地区农产品进机关、进高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的要求,建立消费扶贫工作机制和实施方案,定下了“内销与外销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促销思路,累计帮扶河北村销售“扶贫鸡”16366只、葛根4万多斤,及一批葛根茶、葛根粉等,消费扶贫资金达到了约180万元。
帮扶干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夜幕降临,河北村里的广场上热闹非凡。在明亮的路灯下,伴随着节奏欢快的音乐,村民们欢快地跳起广场舞。“感谢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扶贫工作队,感谢唐队长,帮我们村建了两个广场,现在我们有地方跳舞了。”一位村民满脸喜悦地说。
河北村是一个大村。全村户籍人口超4000人,因紧邻县城,实际居住人口有1万多人。村里有两所六年制小学,在校学生近400人。驻村工作以来,如何解决两所学校经费不足、教学相对落后的困境,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唐东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为此,唐东来率领驻村工作队探索出了“社会扶贫+教育扶贫”的“组合拳扶贫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捐赠慰问活动27次,筹措社会资金300余万元,发动爱心企业为两所小学高标准建设了塑胶运动场、跑道和卫生间,投入资金购买书籍等,两所小学的面貌随即焕然一新。
走在小小的河北村里,看着熟悉的乡里乡亲,唐东来时常想,几年扶贫工作,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虽然村里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要让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避免 “人走茶凉”,提高村集体这个“大家庭”的经济收入是必由之路。
在以村委会名义投资陆河县新河工业园区100万元、投资68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基础上,老唐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为村里的集体经济又谋划了一条新路子。
根据唐东来的调查统计,陆河县返乡创业置业人士越来越多,河田镇仓库租赁市场需求急增,潜在市场需求约2万平方米以上。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研究,拟投资170万元建设一个3000平方米的物流仓库。根据测算,3000平方米仓库年收租金64.8万以上,是一个收益稳定、后续管理成本低、风险小回报大的优质扶贫项目。
“帮扶干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我们身后,站着全力支持我们的组织和家人。”唐东来说,作为特区的党员干部,“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在后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动力,一定 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