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青年 | 深圳志愿者关媛苑:以“志愿红”守护“深圳绿”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玥 文/图/视频
03-06 11:37
收录于专题:湾区青年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关媛苑以专业志愿服务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水环保、垃圾分类等社会治理工作,在深圳这片热土贡献着向上向善的志愿力量。


是继续安稳的工作,还是重新开始,转战心仪的城市投身热爱的领域并为之奋斗?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这样的选择,6年前的关媛苑毅然选择了后者,来到了深圳......

全国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近日,记者走进深圳市环境卫生协会秘书长、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关媛苑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获奖证书。这些荣誉不仅见证了她的辛勤付出,更是她与志愿者们共同成长的印记。

热情直率,是关媛苑给人的第一印象。聊起环保志愿服务工作时,她将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深厚的责任担当展露无遗。在她的带领下,深圳市志愿者河长联合会首创了生态环保领域“地方政府+专家智库+社会力量”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建立起志愿者河长、河小二、护水骑兵、大学生治水联盟、红领巾河小二组成的“五位一体”志愿服务队……她以专业志愿服务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水环保、垃圾分类等社会治理工作,在深圳这片热土贡献着向上向善的志愿力量。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6年前,就是这句话,深深吸引了我!”关媛苑说。


在“志愿者之城”,圆“志愿之梦”

2018年冬天,关媛苑受邀参加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深圳)揭牌仪式和志愿者河长培训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蜂拥而上与老师交流,直到课程结束他们依旧兴致勃勃,不愿离开。一幕幕火热的场景,一个个无私奉献、热血坚持的志愿者故事,让初到深圳的关媛苑深受感动与震撼。

与此同时,深圳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极具温度感的城市治理氛围,也给关媛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深圳,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街头巷尾,而且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都积极加入环保的队伍,这和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关媛苑告诉记者。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深圳“志愿者之城”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关媛苑,让她心中志愿服务的种子开始萌芽。正是这时,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向她抛来橄榄枝,希望她能够来到深圳帮助更多志愿者成长。

回到家里,经过一周的考虑,关媛苑做出了一个在当时并不被家人、朋友理解的重要抉择——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与生活,选择成为万千“深漂”奋斗者中的一员,去追逐内心那个坚定的声音:“投身生态环保志愿服务”。

“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突发奇想。为志愿服务贡献力量,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关媛苑告诉记者,自己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那段可贵的经历令她难以忘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更是在心中暗下决心,如果有机会投身于志愿服务领域,她一定牢牢把握,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深圳,是关媛苑的圆梦之地。她直言,“深圳开放包容、敢拼敢闯的城市氛围让我很快融入其中。就算一切重新开始,也不会感到失落和孤单,因为身边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伙伴,在深圳这座有爱的城市共同成长、共同奋斗。这也是我在环保志愿服务工作中,能够保持热情与初心的原因之一。”

为志愿者们插上“专业”的翅膀

如何让志愿服务更专业?如何帮助志愿者更好地开展工作?如何在环保领域汇聚更多力量?关媛苑带领团队,在不断思索与实践中找寻答案。

2019年3月,深圳市志愿者河长联合会正式成立,恰逢深圳“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全市志愿者们怀着满腔热血,开展河湖保护工作。

多次参与巡河工作后,作为深圳市志愿者河长联合会秘书长的关媛苑细心地发现,志愿者们目前只能简单辨别水面是否有垃圾、漂浮物等,对于分清几类水、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等相对专业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说参与复杂的水环境治理工作。

经过深思熟虑,关媛苑与团队决定推动打造专业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但学什么内容、谁来授课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那段时间我带领团队开发课程,四处奔波寻求专家支持,组建专家库。然而‘想’与‘做’是有差距的。”关媛苑告诉记者,如何将专家讲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便于广大志愿者理解且实用的课程,对自己和团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经三个月的打磨,反复修订20几版,关媛苑带领团队将课程体系设为生态文明理念、专业知识进修、河湖管理实务和典型经验交流等六大板块,为志愿者们插上“专业”的翅膀。截至目前,累计覆盖全市党政河湖长2816人次,开展志愿者河长培训已达2000场,参与志愿者超过5万人,间接影响超20万人次。

环境保护关键在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与践行。如何能让每一位志愿者们从认知到感悟再到实践,更好地在环保领域发挥所学所长?关媛苑将志愿者人群按照党员、团员、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等10类进行划分,根据不同人群对于课程的需求和接受程度等因素,将课程内容精细化、形式丰富化。

“比如,针对青少年人群,我们结合孩子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开发了桌游、飞行棋等趣味互动道具,以儿童议事会、直播探访等寓教于乐的课堂学习互为补充,设立了校外实践阵地,主动引导青少年‘走出去’。通过这些方式,我们不仅有效保障了课程培训成果和目标,也让志愿者们收获了满满成就感。”谈及志愿服务教育培训的成果举措,关媛苑露出自豪且欣慰的笑容。

以“志愿红”守护“深圳绿”

志愿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不断优化的路上,关媛苑同样步履不停。

在日常巡河过程中,关媛苑和志愿者们发现,有些工厂会趁着雨天偷排污水。志愿者们多次冒雨蹲守,却遭遇保安恐吓驱赶,对负责人多番劝阻也无济于事。仅凭“志愿者”的单一力量,难以找到切实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想到志愿者们坚持不懈、风雨无阻守护着每一条河流,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出办法。”关媛苑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市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关媛苑带领团队推动签署“深圳市环境公益诉讼领域合作机制”,从联合培训、支持起诉、案件线索转移等七大纬度,为志愿者们插上了“法律”的翅膀,让志愿者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有效反馈解决问题,通过“司法手段”与“志愿者力量”结合的方式更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保的这条路上,我们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不止于此,但是都通过克服万难、相互陪伴,最终实现了我们的目标。”关媛苑直言。

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自于内心深处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热爱。2020年8月,关媛苑接过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的旗帜,主战场从“水环境”转向“垃圾分类”。“一开始,我们通过一个人影响周边五个人,慢慢地,队伍不断壮大。”关媛苑告诉记者,她带领团队在全市组建了617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带动超75万名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他们走进社区、校园、机构、公园等场所,推动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变“我要分”,从“新时尚”变“好习惯”。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在深圳的6年里,关媛苑与万千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一起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用爱与责任汇聚了强大的力量,让城市生态更加绿美,让生活环境更加适宜。“未来,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志愿者的队伍中,为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关媛苑说。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玥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