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领导推动劳资纠纷妥善化解。
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法治信访宣传活动辖区群众参与火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邻里互助的和谐画面变多了,居民与街道的“黏性”也越来越强……行走在光明,一幅幅好“枫”景映入眼帘,“枫桥经验”正在不断焕发出时代光彩。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日,光明区获评2023年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旗),这也是自2021年以来,光明区连续三年创成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旗)。
连夺“国字号”荣誉,必定有着非常之举、超强力度!近年来,深圳市光明区正处于极速城市化和快速现代化的进程。据了解,光明区土地整备连续4年排名全市第一,商品房供应量近2年排名全市前三,近6年建筑业爆发式增长超100倍,教育学位和人口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产生一系列房地产、教育学位、土地拆迁等重点领域信访问题。深圳市光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赓续特区精神,敢于闯关夺隘、善于改革创新,实打实、硬碰硬地干工作,聚焦领导接访下访、就地信访、法治信访,全面推进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光明区共受理化解群众诉求超过9.2万宗,化解率99.83%。国家信访局登记求决类初件同比下降23.05%,一次性化解率为99.25%。上级交办第三批重复访专项治理案件化解率100%。
群众送锦旗到社区,感谢帮他们成功化解电表过户问题。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信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群众有诉求,可以在‘书记在线’反馈,实现接诉即办。此外,我们每月都会在群众诉求服务公众号发布区委书记、区长公开接访群众公告,群众预约后领导线下接访。通过拓宽线上线下诉求化解渠道,推动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近日,光明区信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光明区开展“周四大接访”活动,推动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分别于每月第一、二个星期四公开接访,区委书记、区长分别于每月第三、四个星期四公开接访,各街道各部门其他领导每周接访群众不少于一次,构建“群众有诉求、干部走上前、依法来解决”的良好格局,1月份,区、街道主要领导共公开接访群众21批35人次。
光明区委区政府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2023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信访工作14次,区分管领导召开信访工作会议271次,有力推动信访工作提质增效。
光明区还发挥信访联席机制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日提醒、周总结、月通报”,2023年,通过印发书记在线专报、每周信访工作通报、信访工作月报、区领导包案月报,进一步推动建章立制、形势分析研判、重大问题化解等工作落实。
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信访宣传活动,引导依法就地反映诉求。
坚持源头治理,推动问题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预防在先
光明区持续推动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迭代升级,创新打造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源头治理信访治理模式。去年10月,全省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现场会在深圳召开,会上要求,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模式在全省推广,成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
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发源于光明区马田街道,由于辖区人口众多,马田街道曾一度面临高密度社区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以及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经过多次调研,马田街道将10个社区科学划分为85个“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通过细分物理空间,细化治理颗粒度,分片包联、形成“街道-社区-小分格”的基层治理新架构,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在小分格内。
如今,在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工作模式下,2023年来马田街道各类群众诉求当天化解率达到81%,满意率达98%,大量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及时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如今,光明区细分治理单元,以每0.5平方公里、每5000人为标准,依托信访中心、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在群众家门口按“八有”标准规范化打造269个小分格,下沉综合服务人员3596名,组建党群理事会,开展民意提事、议事、协商等活动;创新“分格发令,部门执行”工作机制,目前,全区各小分格共发令1841宗,部门及时执行率100%。一年来,通过实时报送、群众扫码、站点收集、领导下访、上级转交办等途径第一时间排查发现矛盾纠纷92559宗,99.64%基层治理事件在“格”内得到解决。
坚持法治信访,全力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落地落细
据悉,去年光明区入选全国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区,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走深走实,在全区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信访环境。光明区重点做好对信访群众及职能部门的普法教育和“路线图”宣讲。在区和各街道人民来访接访大厅、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法院和区人民检察院等场所均实现信访“路线图”和“导引图”上墙。还研究印制涉法类、涉诉类、申诉求决类、检举控告类等8类告知(指引)单6000余份,发放“群众信访明白卡”“依法信访路线图”等宣传资料40000余份,运用在信访受理办理工作中。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把履责追责、治标治本统一起来,以“双向追责”倒逼“双向规范”,完善各类监督,依法追责问责。光明区强化督查问效,建立常态化信访联合督查机制,严格履行“三项建议”职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发出问责、改进工作建议函49份,有力促进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有效推动了信访突出问题化解。
为更好地规范信访秩序,光明区还坚持法理情相融合依法规范信访行为。针对煽动网上“一事群投”,线下“以访施压”、缠访闹访等问题,建立“三人小组”工作机制,由责任部门讲清事理,属地街道讲好情理,属地派出所讲明法理,全力做好信访人教育疏导工作。针对依旧不听劝导的,产生违法信访行为的,落实信访活动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移交机制,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试点以来,对27名违法违规信访人进行了治安管理处罚,对160人开展法律宣讲,树立维护信访秩序的鲜明导向。
光明区还分批在全区六个街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信访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通过发放法治化宣传册、法律咨询答疑等多种方式,向社区居民解读《信访工作条例》,引导群众依法信访。
编辑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