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内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全面展开之年。2024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了“科技赋能、产业支撑,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分论坛”,广东各地市政府、企业、高校和专家智库代表纷纷登台发言,为推动强县促镇带村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出谋划策。
福田区入选首批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深晚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深圳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在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福田区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10个村(社区)入选典型村。
同时,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也开创了新局面。2023年,深汕地区生产总值124.6亿元,增长30.0%。在对口帮扶方面,深圳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市场优势,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对口帮扶协作和与惠州3县对口产业协作。2023年安排31.4亿元,实施帮扶协作项目53个,启动6个区县共建产业园区,推动对口地区在深圳设立7个反向飞地。
新的一年,深圳市将以先行示范的担当坚决抓好“百千万工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提级跨越发展,在对口帮扶地区高质量抓好共建产业园区、探索双向“飞地”、联合招商引资等工作,并加强与中山、江门等产业合作,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
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作为智库代表之一发言。他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振兴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他认为,发展无需一味追求城市化,现阶段要重视“以工补农”。
在论坛专题研讨环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吕晓蓓从专业的角度,谈了她对乡村规划发展的看法。她认为,要让乡村居民参与到对乡村未来的描绘当中,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提意见、说想法,并长期参与维护;同时,有关部门要针对不同美好、文化特性,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乡村,并发挥大数据、智能化的优势,号召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发挥能动性,共同参与到“百千万工程”的推进过程中。
该论坛的最后,举行了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共计12个,包括投资类项目9个、总投资额110亿元;助力类项目3个、捐助金额1.72亿元。深圳市罗湖人才安居有限公司的海关草埔生活区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当天签约的项目之一。
会场外
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安社区党委书记:“群众到党群中心聊一聊,矛盾就化解了”
在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安社区,有一家人气十足的“网红”党群服务中心,90%以上的空间对外开放供群众使用,每月居民打卡超过2万人次。这里还有全市首个以社区书记命名的“利东书记调解工作室”,是一个集信访、调解、普法、群众诉求服务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在城市建设中走出了一条高效能治理新路。“居民有困难或者遇到烦心事了,就来党群中心喝杯茶,和我们聊一聊,把矛盾在基层就化解了。”香安社区党委书记王利东介绍,2023年共妥善处理各类纠纷550余件,获“广东省法治示范社区”等称号。
这是福田区促进街道社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深圳市唯一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的行政区,福田区今年继续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坚持城区、街社、区域协同“三个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在春节前开展的福田区“百千万工程”街社高质量发展“大比武”中,辖区10个街道锚定高质量发展“党建强,发展好、治理好、服务好、环境好,群众满意”的目标,涌现出一批具有实效实绩的基层工作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丰富了“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的“福田样板”。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老龙坑村民:“产业园落地以后,我小店的生意好了不少”
从深圳出发,向东60公里,由沈海高速转入深汕大道,一座座现代化厂房集聚于此,这里是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16栋厂房已全面投产,36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正在紧张而有序地生产新能源车零部件。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唯一拥有大片农村和大面积农田耕地的区域,也是深入推进深圳“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2023年,深汕高质量落实“百千万工程”,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绘就深汕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呈现产城融合发展面貌。 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努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2100亿元,毋庸置疑是当前深汕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业的龙头项目。同时,依托小漠国际物流港这一天然深水良港打造“厂港联动”,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出了连接世界的新通道,新能源汽车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下线后,仅需5分钟车程即可抵达小漠港。
各个重大项目在深汕的建设、投产,给本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鹅埠镇老龙坑的村民来说,2023年绝对是惊喜连连。随着周边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浩能智能装备产业园、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等项目落地,老龙坑这个原先并不起眼的小村落,逐渐成了消费的热门地,商铺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旺,村民的收入水涨船高。家乐百货就开在深汕大道路边,老板娘感慨道:“以前只有我一家小便利店开在这里而已,现在产业园落地,人流量猛增,生意好了不少,旁边很多门面都开起了商铺。”
河源市古竹镇雅色党建培训中心负责人:“越来越多人到这里感受烟雨雅色青绿河源”
“现在每周都会有党支部或团队在这里培训或者开展党建、团建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感受烟雨雅色青绿河源,人气旺了,增收的渠道多了,日子越来越红火。”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党建培训中心负责人夏斌说。雅色培训中心是深圳报业集团援建雅色村的重点项目,开始运营以来,不仅为当地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永久性平台,还给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为附近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2023年,雅色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雅色村只是深圳省内对口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安排,深圳市与河源、汕尾、汕头、潮州市及惠州市惠东、博罗、龙门三县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深圳市十个区(合作区除外)分别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惠州五市23个县(区)建立结对关系。2023年11月6日,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深圳结对帮扶协作的汕头1区3镇14村、河源1县4镇31村、汕尾1县2镇19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2023以来,深圳依托反向飞地,加强与对口地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深圳与对口地区形成“总部+基地”“企业+资源”“研发+制造”“市场+产品”等协作模式。如今,坪山-陆河共建产业园机器轰鸣,宝安区-汕头市澄海区共建产业园按下产业协作快进键,福田-和平典型示范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额近80亿元……在深圳和省内对口地区,“你来我往”的“双向飞地”蔚然成势。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彭健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