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特评推出“两力”“两度”系列评论
深圳特区报
02-06 17: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2024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明确提出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产业体系“竞争力”

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城市发展“集约度”

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根据中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

如何把“两力”“两度”部署要求落细落实落到位?

如何以此为抓手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

日前,深圳特区报“特评”推出系列评论——

特评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产业体系“竞争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城市发展“集约度”,这是深圳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的重要部署。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

深圳是创新之城,2023年,深圳战新产业增长抢眼,新增一大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成果振奋人心,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是深圳坚持高质量发展,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新安排。

科技创新“硬核力”,来自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来自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来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象地说,深圳要奋力在科技创新“高原”上筑起更多“高地”。这是深圳的雄心壮志,是深圳在创新演进到一定阶段后的自我超越。

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办好家门口的大学、广聚科研“大咖”、为科研人员营造好氛围、打造产学研融合共同体等等,要抓紧办的事有不少。把科技创新的生态搞好了,称得上“硬核”的成果就会源源不断生长起来。

特评丨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

图片

2024年,深圳怎么干?市政府工作报告为“怎么干”划了重点,其中特别强调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

大城崛起,基础在实体,支撑在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和产业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深圳要在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上继续奔跑,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产业集群“高产田”。要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努力形成“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开繁花”的良好态势。

掌握关键技术“撒手锏”。要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瞄准高端高质高新向上突破向外突围,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冲在前、走在先,站上全球科技产业发展之巅。

加速转型开辟“新赛道”。要牢牢扭住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瞄准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风口,在新赛道上早谋划快行动,在政策、空间、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培育新增长点和新优势、新业态、新动能。

夯实长板、补齐短板,我们一定行!

特评丨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

日前,小漠国际物流港,比亚迪首条滚装运输船载着“深圳车”驶向欧洲。这是比亚迪在夺得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之后,为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再下一城。

“全球市场‘含深度’”这个词很生动,说的是深圳产品和服务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这些年,随着深圳制造业水平不断增强,有不少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比如,2023年,深圳智能手机占全球产量1/7、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量1/8、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产量70%、中高端眼镜占全球产量60%,在全球市场已经有了可观的“含深度”。

增加“含深度”,品质是“王道”。深圳所有产业、行业要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创新创造能力和庞大的企业群体,打造一流“深圳质量”、树立响亮“深圳品牌”,让全球市场抢着“买深圳”。

增加“含深度”,要抢占新风口、开辟新赛道。深圳作为一座平均年龄32.5岁的科技创新型城市,要发挥创新优势,抢占新的风口和赛道,催生和汇聚更多新技术新产品乃至最前沿的新科技黑科技,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在引领国际消费市场潮流中增加“含深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政府部门要以国际化、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为支撑,服务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新需求,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只要东西好、推销好,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这事儿准能成。

特评丨增加城市发展“集约度”

图片

城市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城市发展“集约度”。

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里生活了超两千万人口,在2023年创造了3.46万亿财富——深圳能够在极为约束的城市空间条件下取得足以傲人的发展成绩,这背后,与深圳多年来不断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格局密切相关。

增加城市发展“集约度”,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城市的土地等资源是有限的,要想让有限的资源产生尽可能多的效益,就必须持续增加城市发展“集约度”。

要建设更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空间,提高“亩产量”,向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集约度”;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新质生产力要“集约度”;要在坚持地上地下协调连通城市空间格局的同时,更加积极推进“工业上楼”,向天空要空间,向“立体城市”要“集约度”;要以数字化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韧性发展,向科技创新要“集约度”;要创新社会治理,改善公共服务,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向提升城市吸引力要“集约度”。

增加城市发展“集约度”,就是提升城市发展高度、增进城市民生厚度,当为之不懈努力。

编辑 温静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