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及经济观察报在京发布的《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No.3(2020)——疫情大考下健康产业走向》指出,心理健康领域风险投资蓬勃发展,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蓝皮书指出,过去,在整个健康医疗行业,心理健康可以说是风险资本关注较少的“角落”。以美国为例,在2009年只有7家相关公司获得融资。而在过去十年中,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心理健康领域的风险投资开始蓬勃发展,直到2017年达到顶峰(见图1)。据PitchBook统计,2018年有超过5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投入心理健康领域,投资数量达到70起。
目前,全球心理健康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资本聚焦、互联网加持。2015年以来,健康科技成为医疗健康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精神心理是其中六大领域之一。而在2019年上半年,美国就已经有30家心理健康初创公司获得融资,美国对精神心理健康类公司的投资已经翻番,融资逾10亿美元。
据介绍,2017年我国精神心理卫生在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15亿元左右,而心理咨询起步较晚,受重视及接受程度等因素影响,2017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仅为73.16亿元。随着在线心理咨询的发展,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心理健康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一是中国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促使国民心理问题进入易发期;二是由于购买力已经形成,我国发达城市国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心理健康行业快速发展时期的结构一致,已经完全具备心理健康的消费能力,我国心理健康行业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蓝皮书称,心理健康产业是未来10年的“大消费产业”,应用心理学发展得如火如荼,正处于从专业、商业转向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两年风险资金正砸向以专业作背书的精神心理健康科技及服务商业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如今的心理服务与产品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并且与教育、健康、文化、社区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等众多领域渗透融合。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