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为企业栽“梧桐树”造“吸铁石”

读特融媒体见习记者 谢婧
2024-01-27 20:04
摘要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1月27日上午,“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深圳举行。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分享了深圳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生态、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过程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郭子平表示,深圳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迭代推出千余条改革举措,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称号。截至2023年底,全市登记的商事主体累计达到422.6万户,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61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860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742家。

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生态、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的工作开展中,深圳主要落实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市场机制有效、政府保障到位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2023年,深圳先后出台实施了阶段性稳经济“15条”、民营经济“20条”、促消费“21条”、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20条”,努力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二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2023年以来,先后出台实施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全国首创性地方立法,以法治护航新兴产业发展。出台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全方位保护投资者权益。

三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符合国际惯例的高标准经贸规则和国际化氛围。深圳目前正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最新评估标准,逐个领域进行优化提升,着力增强企业获得感;在前海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推动与港澳台跨境信用报告标准互认,便利境外企业融资;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以合作方式引进9家国际知名仲裁调解机构,打造国际仲裁优选地。

接下来,深圳将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聚焦经营主体关切,加快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的水平。

一是大力支持经营主体投资兴业。重点推动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落地实施,进一步放宽电信、能源电力、数据要素等领域市场准入;在前海合作区探索建立公平竞争集中审查制度,加强政策制定的公平竞争审查。

二是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协同。重点加快推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条例等立法;优化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全面整治各部门多头重复检查;组建破产快审合议庭,完善破产繁简分流制度及配套机制,压缩破产办理时间。

三是推动对外经贸深入合作。重点是推动深港政府间《法律合作安排》议定事项的落地,续签深澳政府间《法律合作安排》;完善全流程海外维权工作体系,支持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定制跨境税收服务包,提供跨境事项税收事前遵从评估等服务工具,解决企业跨境税收的问题。

四是优化政府管理与服务。重点是建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机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缓解归还到期银行贷款的难题;扩大告知承诺适用的范围,压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时限;推动建设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并联审批、快速办理。

(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编辑 张克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露锋

(作者:读特融媒体见习记者 谢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