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汕尾市有关方面获悉,2023年,汕尾市外贸进出口206.4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上报实际利用外资3.28亿元,同比增长15.59%,增速在全省排名前列……沉甸甸的成绩单显示出汕尾市经济社会发展向上的韧劲。
2023年,汕尾市聚焦外贸、外资“三个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外贸扩面促优、外资扩量提质,增长稳中有进,好于预期,外贸外资指标位居全省经济增长第一方阵。
以“暖企行动”提振外贸外资发展信心
稳外贸先稳主体。汕尾市对全市30家重点外贸企业实行“一对一”日调度挂点服务机制;对外资重点项目成立外资大项目跟踪服务小组,建立“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投产……一项项暖心的服务举措,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全链条、保姆式服务,让汕尾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迸发。
在“点对点”服务保障过程中,汕尾市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陆河震雄注塑项目用地、用工、水电、物流等问题,推动企业投资按计划进行;对誉福实业大都会城市综合体项目增资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省商务厅及外汇部门,协助企业解决“债转股”等资金筹措问题,推动企业如期入资。
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
优政策、强服务、促融资、谋创新、解难题……各有关部门持续发力,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不断为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企业改革发展创新,推动经济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汕尾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2%,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18.9个百分点,连续8月保持正增长。截至11月,汕尾市已培育3家亿元以上外贸龙头企业。
以“走出去”和“引进来”助力外贸外资再上新台阶
汕尾市充分用好展会资源,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让企业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
“走出去”是出海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也是汕尾市稳外贸的发力点之一。汕尾市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展贸易洽谈,重点开拓“一带一路”、RCEP成员国重点市场,从传统出口市场集中在东盟、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扩大至俄罗斯、巴西、印度及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了“朋友圈”。
“引进来”则是吸引更多外商来汕尾,共同享受汕尾高质量发展红利。招商会、推介会是为“引进来”“搭台唱戏”最好的平台。汕尾市党政主要领导先后带队参加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推介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赴东莞市开展“春蕾行·家乡情”乡贤恳谈招商推介会暨产业强镇对接交流活动,累计取得签约项目17个、投资总额126亿元的初步成果。
汕尾企业在广交会期间参展
去年6月,汕尾市正式被认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10月,汕尾市出台《汕尾市关于培育和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实施方案》,积极向珠三角及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抛出“橄榄枝”,加速加工贸易产业向汕尾市集聚,实现优化升级。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
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汕尾市紧盯重点平台,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
2023年,汕尾市依托广东自贸试验区汕尾联动发展区复制承接35项改革创新经验,目前已落实33项,落实率94%,位居全省13个联动发展区首位。在此基础上,汕尾市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推出汕尾联动发展区“智税微厅”“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等创新案例,其中“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入选全省联动发展区首批28个制度创新案例。不仅如此,汕尾市主动对接广东自贸片区,与南沙、前海、横琴片区签署发展合作倡议,进一步加强汕尾联动发展区与自贸试验区之间项目对接、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形成发展合力,做大做强外贸出口量。
2023年前三季度,汕尾联动发展区新设企业966家,外商投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2376万美元,进出口超30亿元;58个在建项目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22个,新注册企业数、外商投资企业数、实际利用外资位居粤东西北地区联动发展区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市主动申报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23年7月,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印发《关于发布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考核认定结果的通知》,汕尾市顺利获得“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认定,成为全国新认定的15个重点承接地之一,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城市,这为汕尾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