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受到深港各界的关注。新的一年,深圳将如何推动河套合作区建设?1月25日,深圳召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福田区区长周江涛介绍了相关情况。
此前,《河套发展规划》明确了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这三大定位,提出了四项重大任务,分别是: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
周江涛表示,落实《河套发展规划》,主要是发挥河套独特的区位优势,紧扣三大定位,落实好四项重大任务,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首先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以“河套研发平台+深圳及大湾区产业化”模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区域协同创新、珠联璧合。二是充分发挥“通道”作用,利用河套合作区深港跨境互联直通的优势,以及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作用,落实《河套发展规划》赋予的人员、物资、资金跨境特殊政策措施。三是充分发挥“基地”作用。“河套合作区区域独特,风险可控,可以打造国家科技、金融、人才、社会治理这些领域的政策创新试点,是对引进国际通行规则制度进行‘压力测试’的最佳试验田。”周江涛说。
去年《河套发展规划》发布,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福田区也明确了三年区级任务清单,系统推进28方面任务、79条具体事项。
“接下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下,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周江涛表示。
一是构建更加完备的机制体制。推动出台深圳园区条例和空间、交通、科技创新等多项规划,同时加快落实海关监管办法、财税优惠、金融支持河套科技创新等政策。二是深化更加协同的深港科技合作,紧密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强化“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统筹开发利用。据悉,今年河套合作区计划引进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一汽大湾区研发院等重点科研机构、企业,还有30家以上的青年初创团队。三是拓展更加开放的国际交流合作,支持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领域。四是营造更加优质的科研及配套环境,建设深港国际科技园公共配套服务平台,引进风投创投、仲裁调解、知识产权保护等高端专业服务机构,加快建设南华村等国际化高品质的科研生活社区。
“今年我们还将提供超3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进一步提升河套深圳园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周江涛说。
(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供图)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