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发布 | 罗湖时光 深圳记忆!5位罗湖人讲起了罗湖那些事儿……
​读特记者 杜澎 冯庆
2020-08-25 11:25

8月24日,罗湖区“双周发布”之“罗湖时光”特别专场举行。5位“罗湖时光的见证者”受邀分享各具特色的故事,讲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的罗湖人奋勇拼搏的精彩历程。

深物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魏晓东,“鸿安婆”何华益之孙郑光明,黄贝岭靖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任董事长张土乐,黎围麒麟舞第五代传人廖瑞光,深圳工业站站长曾忠强5位讲述人一一登台,分别结合《罗湖时光》系列宣传片中的《韶华》、《鸿安往事》、《和味人生》、《梦舞麒麟》和《黄金时代》5部视频短片进行了分享。

这些故事讲述的不只是过去,更贯穿着现在和未来。多维时光中,罗湖精神在传承,罗湖创新奋斗的步伐也从未停下。

地标上有辉煌 地标下是故事

在特区建设初期,“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在罗湖拔地而起,“深圳速度”享誉中外。在国贸大厦的建设历程中,无论是工程师还是建筑工人都倾注了全部心血。例如施工时面对当时国际上都尚无先例的滑膜技术,工程师们在历经失败后,终于试滑成功,由此国贸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越建越快,从最初7天一个结构层达到质量合格的3天一层楼,“深圳速度”的起源由此而来。

而在罗湖东门,除了可以体验繁华商圈外,还可以领略抗战记忆。东门老街内有一栋红白相间的民国建筑,最初是十里八乡赫赫有名的鸿安酒家。为支援抗战,鸿安酒家让出场地给东江纵队做指挥部,掌柜“鸿安婆”何华益在抗战期间还不断为东江纵队募集经费和粮食,为支援抗战做出了贡献。

传承乡情孝德 非遗发展兴旺

罗湖黄贝岭村历史悠久,从村中走出的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在改革开放后,黄贝岭村恢复了每年重阳节祭祀祖先、吃盆菜宴的习俗。每逢重阳时节,上千位张氏后人从国内外回到黄贝岭村一起祭祀祖先传承孝德,吃盆菜宴重逢久别的家乡味道,浓郁的亲情被牢牢地凝聚在一起。

出洞、耍尾、寻青、拜脚……在罗湖水库新村,舞麒麟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水库新村麒麟舞是省、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夺得深圳市龙、狮、麒麟舞大赛麒麟舞第一名。1999年水库新村组织30余名青年组建麒麟舞队,20多年间随着舞队壮大,为了让这一非遗文化继续传承,水库新村股份公司每年划出20万元维系舞队日常运营。现如今在廖瑞光的带领下舞队已发展到70多名队员,这项非遗项目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推动城市更新 老站重焕新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满足深圳特区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笋岗-清水河仓库的庞大体量使之被誉为当时的“中华第一仓”。位于罗湖清水河片区的深圳工业站,在20多年前是广九铁路的重要中转站,大批供港物资和特区建设物资在这里中转。1990年,曾忠强来到深圳工业站,历经了铁路运输的“黄金期”。后来,随着周边物流园区的建立和高速公路的兴起,工业站货运量大大降低,到2008年基本停运,片区内的企业和建筑物也在纷纷转型。

工业站完成了仓储物流集散地的历史使命。时过境迁,随着罗湖城市更新项目的进一步规划,曾经“热火朝天”的工业站,现在变成了年轻人蜂拥而至的网红打卡点,复古怀旧的风格、粗犷刚劲的质感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摄影留念。

编辑 刘思凡

(作者:​读特记者 杜澎 冯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