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新年开工的第一天,深圳全市2024年首批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光明区举行,打响了2024年各项工作的“发令枪”。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样一个开工仪式承载着重大使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仪式现场布置得非常简朴,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各种“炫”。值得一提的是,将于今天开幕的光明区党代会,会场也显得同样简朴,甚至没有悬挂外墙横幅。
这样的节俭办会理念背后,是这座城市一以贯之的实干精神。正是这样的低调、务实、笃行,成就了深圳,也成就了光明区——全市2024年首批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选择光明区,以此为起点,为新的一年开好局,本身就是对光明区的一种肯定。看看它的2023年成绩单:固投突破千亿元,累计招引企业727家,其中,世界500强项目12个、央企国企项目19个,项目挖掘数和落户数排名全市第二、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数排名全市第一……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光明区乃至整个深圳热气腾腾、活力奔涌的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图景。
说到光明区,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光明科学城。它是全国第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摊开粤港澳大湾区地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正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数年来,光明科学城抬级而上,最大的推力就是务实精神。科学城跟科技园、工业区不一样,它主要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原始创新发明。但另一方面,深圳也非常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因为,原创科研与产业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
自规划起,光明科学城就承载着推动产业成果转化的使命。在光明科学城规划“一心两区”里面,其中“一区”就是产业转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将建设生命科技、科学与科技服务、国际研发与先进制造业“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科研与产业将实现“双向奔赴”。
除了这样的宏大叙事,务实精神,还隐藏在点点滴滴的服务细节中。
比如,1月11日,光明街道会同区工信局、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与17家园区企业的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畅谈,倾听“吐槽”心声。“能不能帮我们多开通一个路口?这样员工坐地铁公交上下班,就不用再绕一大圈了!”“希望政府能帮助我们引入一家高端餐饮品牌,提升大厦餐饮业的多样性、丰富性” ……类似这样的看似鸡毛蒜皮的民生“小事”,也得到一一回应,“照单全收”。这样的小细节,关涉的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大题目。
据了解,2024年,光明区将锚定新目标,在招商引资方面,力争新增落户企业400家以上,世界500强等优质企业60家以上——这样的愿景,同样需要用实干精神去夯实。
放到更大的坐标下去看,相关研究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0座科学城。其中,美国斯坦福科学城(硅谷)、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城、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学城、丹麦哥本哈根科学城等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光明科学城如何以此为参照,进一步将创新要素和创新人才汇聚于此,释放出更大的动能,也是一个值得探讨与展望的话题。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共205个,分布在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等领域。这样的开工项目勾勒出了深圳的2024年发展图景,从中你可以发现科学的浩瀚星空,也可以看到生活的诗和远方。
不用刻意强调你也知道,“光明”是一个充满寓意的词语。全市2024年首批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光明区举行,象征着深圳在新的一年里向光而行。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城市明天更光明。
编辑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