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二届中国顺风车健康发展法律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旨在破解“科学制定成本分摊规则,严格区别合规顺风车与非法营运”等顺风车法治建设难点,为推动国家相关部委及城市人民政府加快顺风车健康发展制度设计提供决策支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如何正确的用法律的科学视角,来有效解决顺风车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和困境,推动顺风车行业的法治建设,让真顺风车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巨大社会价值,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顺风车行业、政府、法律界和广大车主和用户共同努力的方向。
与会法律专家结合真顺风车涉罚案例,以解剖麻雀的方法深入剖析个别城市在顺风车治理过程中凸显出的法理问题和技术标准问题,呼吁各地城政府在设计顺风车规范发展制度的过程中,抓住“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这个关键,从制度上保障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撮合功能,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让合规平台做大做强做优真顺风车。破解“车主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个难题,改革成本分摊仅限于车辆燃料成本及通行费的陈规,科学界定出行成本,合理制定分摊规则,综合运用成本分摊、公共福利、路权优先、社会褒扬等手段,鼓励有车人群集约通勤,绿色出行,纠正顺风车治理中乱扣滥罚、连坐处罚、以罚代管等不良现象。
会上,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联合发布了《引导顺风车事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合肥行动计划》,从“推动城市人民政府加快顺风车健康发展制度设计”、“推动有关机构出台社会公认的顺风车团体标准“、”为正常的合乘行为提供法律援助“、”构筑反映时代特征的顺风车文化体系“四个维度,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为顺风车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的政策及法律环境,同时引导顺风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论坛宣布以霍宪丹、牛兴全、宋中杰为顾问,以刘桂明为主任的顺风车法律及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年内将会同全国性法律研究、道路运输、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机构出台首部顺风车联合团体标准。
在顺路基础上,在尊重经济人假设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顺风车在定价上既要能够让有经济人属性的私家车主有意愿参与合乘;同时也要将同样是经济人属性的非法运营车辆排除在外。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运营副总裁李跃军表示,通过六年的实践,嘀嗒顺风车现在运行价格在每公里一元左右,比较适合实际情况,既能有效排除非法营运的黑车,又能够让双方的体验更好。从具体数据来看,在嘀嗒顺风车平台,每天有接单的活跃车主平均每天接单数是1.6单,平均每日收入是52元,平均每公里价格是1.04元。因而,嘀嗒顺风车现在的定价体系,对于顺风车车主而言不具备可营利性,因此能够有效的防范以营利为目的的黑车司机。同时,李跃军还从行程规划、接单动机和社会效应三个层面,对于真顺风车和非法营运的区别进行了系统分析。
对于顺风车出行成本如何分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共享出行首席专家尹志芳也表示:成本分摊指导性的一句话是分担部分成本,因为车主成本不仅仅是燃油成本,还有时间等待成本,绕路成本以及沟通成本等,我认为根据当前国家倡导的精神,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至于分摊多少,这个部分有多大比例,应该是市场说了算的,而市场就是我们的企业和用户。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