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中国最大羌族聚居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开通动车,人们以藏羌风情载歌载舞,彼此欢庆。至此川青铁路成都至镇江关段,经过12年建设,首次贯通运行,川西北高原不通铁路的历史一去不返。
翻山越岭的川青铁路,恰如去年我国的经济发展。2023年,面对多重外部压力和诸多内部困难挑战,中国经济大船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中破浪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
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活跃度减弱;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进入四季度,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明显。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出台6方面20条具体政策举措恢复和扩大消费、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23年,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扎实有效贯彻落实,不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与此同时,各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合力。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创新是关键之举。
2023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C919大型客机实现商业运营并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全部开工,一系列重大工程亮相,成为重点领域不断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生动写照。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一组亮眼数据振奋人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纵横铺设,上半年合计产业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大中小企业链式协同、融通创新;“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8000个,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字技术加力赋能实体经济。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中国经济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发展壮大。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激发民间投资信心,举办“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出台促进汽车、家居、家电、餐饮等重点消费措施,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力扩投资促消费。
2024年,又是只争朝夕、拼搏奋进的一年。
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进入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前景壮阔。
展望新的一年,面对新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大船将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重点领域不断突破
跑飞快:新一代动车组试验时速453公里
2023年6月下旬,国铁集团在福厦高铁福清至泉州区段组织开展了新型动车组新技术部件在更高运行速度条件下的性能验证试验,试验列车单列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53公里,标志着CR450新一代动车组研制取得新进展。
国铁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负责人介绍,“CR450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科研项目,包括研制复兴号动车组新产品等多个高铁科技创新项目。
更高时速运行条件下的性能验证试验表明,新技术运用实现了动车组相关指标的新提升,高铁安全、功率、能耗、震动、加速性能、制动平稳性等重要指标持续领先,为研制更高速度、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智能的CR450动车组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实现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看得远:“中国天眼”拓展人类观天极限
“中国天眼”全景。
发现新脉冲星数量达800余颗,是国际上同一时期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有望打开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发现迄今轨道周期最短脉冲星双星系统,从观测上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的演化理论;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为理解超大质量黑洞、星系并合历史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等重要问题提供帮助……
2023年10月2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中国空间站内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
2023年,“中国天眼”持续产出重量级发现,为探索宇宙奥秘作出更多中国贡献。
算真准;“九章三号”量子原型机问世
中国科研团队2023年10月11日宣布,成功构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九章三号”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的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亿亿倍。
这是继2020年实现“量子优越性”后,中国科研团队再次确立量子算力的新里程碑。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日公布的消息,255个光子的“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由该校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当天,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也发表了这一科研成果。
潜好深;“奋斗者”4次下潜深度超万米
“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抵达三亚。
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抵达三亚,圆满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
本航次是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发起的“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第一阶段科考航次,自2022年10月6日从三亚启航至2023年3月,历时157天,环大洋洲航行22000余海里。本航次由10所国内外机构参与。在超长航期的考验下,“奋斗者”号共完成了63次有效下潜作业,其中4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
全球份额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逾126万亿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21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经济预计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
经济总量持续提高的同时,人均GDP实现新突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中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2.3%上升到18%左右,货物贸易总额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一直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10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2022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1277亿美元。在外部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庞大稳定的外汇储备规模为我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冲击提供有力保障。
财政实力更加雄厚
财政收入20万亿元
2023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达200131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168420亿元,同比增长10.2%。总的看,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与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相适应。
全国财政收支数据显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有力保障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政“真金白银”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去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10.06万亿元,规模创下近年新高。
中央财政还在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有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补齐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短板,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综合立体交通网成型
交通里程600万公里
2023年12月9日,东航第三架C919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
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成率约78.6%、主骨架线路建成率约87%。2023年,新建高速铁路1700公里、新改(扩)建高速公路超7000公里、新颁证民用运输机场2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360公里。
目前,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3年11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图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塔及西人工岛。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目前,复兴号动车组开行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5.55万公里,其中高铁4.37万公里。
全国已基本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10大国际航空枢纽,29个区域枢纽等组成的现代化机场体系。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经营主体1.81亿户
2023年,在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引领和带动下,我国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稳定增长。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1亿户,较2022年底增长6.7%。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经营主体2480.8万户,同比增长12.7%。其中,新设企业751.8万户,同比增长15.4%;新设个体工商户1719.6万户,同比增长11.7%。
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前11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多种所有制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显示市场预期持续改善,投资信心逐步增强,中国市场依然是国际投资的热土。
建成世界最大社保体系
养老参保10.6亿人
去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0万人。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覆盖人口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亿人、2.4亿人、3亿人。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13.77亿人,覆盖97.4%人口。
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基金管理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8万亿元,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5.62万亿元。
从数字里读懂中国
数字时代,数字最能令人信服地讲述故事、描绘未来。
一组组靓丽的数字将中国过去一年里发生的奋斗故事真实地铺展在世界面前。这些数字里,有读懂中国的“成功密码”。
过去的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一年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错综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数字客观清晰地显示,一年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此时回眸那些看似抽象的数字,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张科科优秀的成绩单,更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全国人民斗志昂扬,在爬坡过坎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奋进的奋斗历程。从2023年数字里的中国,我们读懂: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组组激人奋进的数字,奏响了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序曲。2024年,让我们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交出更优异的成绩单,向共和国75华诞献礼!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