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辞旧迎新。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年度汉字陆续出炉。近年来,东亚汉字文化圈流行在岁末选出一个最能代表民众心情、总结一年经验、象征世态变化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汉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意象性,年度汉字能够反映出全年的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准确地表达出社会大众的关注点和诉求。年度汉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预言,诉说着人们的期盼与愿景。
图源:金十数据
中国:振
12月20日上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振”“高质量发展”“危”“ChatGPT”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
2023年的中国,提振经济,稳扎稳打。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硕果累累,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追求质量和效益,为建成经济强国筑牢基础。村BA充满乡村烟火气,展示出人们对体育最纯粹的热爱。特种兵式旅游打破常规,试图用最低的经济成本,挑战时间与体力的边界,是体力与智力的双重挑战。最终,“振”和“高质量发展”当选国内字词。长路有险夷,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面对挑战时不失本心、遭遇风雨时行之不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当得起一个“振”字。曾经,我们执着于“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现在,我们关注“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高质量发展,是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
中国台湾年度汉字为“缺”,海峡两岸年度汉字为“融”。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2023代表字大选”票选结果7日公布,“缺”在58个候选字中以8565票成为年度代表字。第二名则是拿到6433票的“蛋”字。前两名加起来刚好是“缺蛋”,准确呼应今年从台湾人日常生活一路延烧到政治的“蛋荒”议题。第三名“诈”则拿到4662票。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民进党当局为了政治私利,罔顾民生需求和民众福祉,必然会引起台湾民众的反感和唾弃。
日前,202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在台北揭晓,两岸共有约1500万人次投票,最终“融”字以逾98万票当选202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一个“融”字,代表了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反映了两岸民众的朴素愿望和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可谓一字千言、众望所归。希望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享两岸关系“其乐融融”的发展红利。
日本:税
据日本NHK报道,12月12日,在位于京都市东山区的清水寺,住持森清范挥毫写下了“税”字。这是自2014年消费税率提高到8%以来,“税”第二次被选为年度汉字。
从1995年开始举办的年度汉字活动,由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通过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征集,根据得票数量选出最能反映一年内日本社会关注焦点的汉字。今年,该协会共征集到近14.8万张投票,其中“税”字以5976票当选。
执笔者清水寺的森清范贯主对于“税”被选上一事表示:“国民在密切观察着税的动向。”他还说:“世界上到处都是不稳定的气氛,希望明年能选出让世界人民和睦的‘和’这个字。”
关于“税”字为何会当选今年的日本年度汉字,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认为,近一年来,日本国内关于增税的讨论不绝于耳,加上政府拟定对所得税等税种进行一次性定额减税,以及消费税发票制度改革、故乡纳税审核基准的严格化等话题均引发社会热议。
今年以来,税收的话题的确频繁在日本坊间热议,尤其是关于增税的讨论。2022年12月23日,日本2023财年政府预算草案通过,其中防卫相关预算就超过了10万亿日元。增加的费用从哪里来?2023年度执政党税制修改大纲提出了增加所得税、烟草税和法人税的政策方针。这一方案随即在执政党内部引发分歧,因此,大纲没有给出具体增税的时间,仅表示“将在2024年以后的合适时期增税”。不过,在日本民众看来,“增税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让日本民众比较关心的还有今年10月生效的发票制度。根据日本政府公开的信息,从2023年10月以后,原来免缴消费税的自由职业者以及小微企业等都必须进行发票登记,缴纳消费税。因此,对于自由职业者或者小微企业而言,无论登记与否,都会增加经济和手续上的负担,不登记的话,甚至可能面临订单减少的窘境。
此外,在消费税调整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在2019年的日本经济分析报告中称,为了医疗、护理等增加的社会保障费,日本的消费税有必要在2030年前增至15%,并在2050年前增至20%。目前,日本的消费税维持在10%。
据“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统计,此次评选中票数第二高的是“暑”,理由是夏季的平均气温是气象厅开始统计以来最高的。与第一个“税”的差距是405票。第三高的“战”,显示出民众对俄乌、巴以等战争的强烈担忧。
1995年起“金”字当选年度汉字的次数最多,为4次。第二多的是“灾”和“战”。
韩国:见利忘义
据韩国《中央日报》10日报道,由韩国大学教授们选出的2023年年度汉字成语为“见利忘义”,“见利忘义”以30.1%的得票率位列第一。据悉,该汉字成语是由1315名韩国大学教授投票选出的。
全北大学名誉教授金炳基表示,比起正确引导民众,韩国政客更注重自己的利益。这些政客朝着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制定并实行政策。选择该成语的教授表示,目前整个社会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已经到了丧失价值观的程度。
从2001年开始,《教授新闻》每年都向各大学教授进行调查问卷进行年度成语评选,2022年的年度成语是“过而不改”。报道称,这一成语是在鞭挞“不承认自身错误”的韩国政界。骊州大学教授朴贤模(音译)表示,“无论是韩国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只要一出现错误,就会对此辩解称‘前政府做得更不好’或将错误归咎给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发生像梨泰院踩踏事故这样的惨剧,也没有政治家愿意为此出面,承担责任。”而2021年选定的年度成语为“猫鼠同处”,投票的教授称韩国政客只知互相反对而无本质区别,无论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更倾向于为自己谋利。
新加坡:诈
新加坡《联合早报》举办年度汉字选举,3万多张票来自本地读者,超过18万张票则由海外读者投下。在本地读者投下的3.3万多张票中,“诈”字共收到超过1.17万张票,超过总票数的35%。
今年是《联合早报》连续第三年选举年度汉字。此次活动题为“字述一年”,目的是找出读者心中认为哪些汉字最能代表当年的大事。
谈及“诈”字当选年度汉字的原因,新加坡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表示,“诈”是全球性行为,是道德问题。她表示,科技的迅猛发展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意味着人的道德观念正在崩坏。“现在的诈骗犯连受骗对象都不必看一眼,诈骗起来更加无感。”李慧玲认为,人类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在研发新科技、探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面,却缺乏对更本质的人性问题的反思。
《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说:“今年有关诈骗的新闻频频出现,受害的人那么多,‘诈’成为年度汉字完全不让人感到意外。值得一提的是,诈骗事件引起了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大家愿意齐心合力设法打击这些罪犯,而不是把防范的责任都推给老百姓。”
全球反诈骗联盟和数据服务提供商ScamAdviser2023年10月间发布一项调查显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诈骗团伙在全球骗走1.4万亿新元,新加坡人均损失约5538新元,全球最高。
去年新加坡的年度汉字为“霾”,去年6月,新加坡经历了多年来最严重的雾霾,“霾”字几乎得到所有票数的三分之一当首选。2021年读者首选的是“色”字。评论说,这反应大家对当年多次曝光的性丑闻的关注。分析说,选举结果显示投票人对民生社会问题的关注。
马来西亚:贵
据马来西亚星洲网报道,“2023马来西亚年度汉字”10日揭晓,“贵”字成为年度汉字。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贵”字过去多次入选十大候选汉字,但直到今年才脱颖而出,显示民众格外关注目前物价飞涨的情况。
总结来说,就是马币贬值,导致必需品的物价上涨,然后整个国家的旅游消费水平还是非常有性价比,这导致了我们这个“烂”国家,涌进了非常多外国人。
据报道,高温干旱导致全球多种作物减产、供应短缺,加上当地货币林吉特贬值等一系列原因,让马来西亚过去一年经历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促使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成本升高。2022年,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对美元汇率一度崩退至4.5278林吉特兑换1美元,创该国24年来新低纪录。
此前报道,2023年入围的十大候选汉字是“昌”“安”“稳”“米”“贵”“缺”“绿”“诈”“乱”“难”。马来西亚年度汉字评选由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指导,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办。2023年是马来西亚第13次举办该评选活动。
语言是文化的浓缩,各国年度汉字的评选往往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历史上大致形成了两个相互叠加的汉文化区域,一个是东亚汉字文化圈,包含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另一个是华人文化圈,包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各国年度汉字越来越受到欢迎,参与投票人数逐年增长,也代表着汉文化的影响正在扩大。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江晓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