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谈基辛格》新书首发分享会 认识多面的基辛格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3-12-20 19:23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上海译文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基辛格唯一的口述史著作《基辛格谈基辛格》,让广大读者更近距离了解这位外交强人的外交生涯。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上个月底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上海译文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基辛格唯一的口述史著作《基辛格谈基辛格》,让广大读者更近距离了解这位外交强人的外交生涯。上周末,译文出版社又特别举行了一场新书首发分享会,嘉宾、编辑、读者共聚一堂,畅聊自己眼中的基辛格。

上海译文出版社以前出版过基辛格的回忆录《白宫岁月》和他的博士论文《重建的世界》,这次出版了他唯一的口述史《基辛格谈基辛格》,同时,市面上关于基辛格的书也是林林总总,对此,上海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许纪霖认为,关于基辛格的书很多内容都有重复,对时间有限的读者,最推荐读《基辛格谈基辛格》。

他说:“基辛格有很多故事,是个有趣的人物,看他的书自己谈自己,看他的传,我觉得这个人就是有魅力的人。我觉得伟大人物一定要有魅力,或者是有趣。基辛格既有魅力又有趣,这样的人在国际外交界也是很少的,他走到哪儿都像明星一样,媒体会把尼克松扔在一边,把他包围,使得尼克松又得意又妒忌。”

许纪霖认为,在国际外交领域,基辛格是真正具有外交理性的外交家,而且他把这一特质发挥到极致。基辛格既有非常出色的外交实践,也有一流的外交均势理论。

“基辛格对人性和世界有充分的理解,他在解决各国关系时,明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怎么找到共同利益的最大方,实现双赢。这个‘双赢’不是某国赢两次,是对立的双方最后都在合作、和解、和平当中至少获得自己的次好,他做的就是这个事。”他举例《基辛格谈基辛格》里面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如果你只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把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联系起来,你的努力就很难持续”。许纪霖认为,这就是基辛格的智慧,只有你同时也考虑到对方的利益,然后寻求双方合作的最大化,才能达到次优。这个次优对国家来说是次优,但对世界来说是最优,这就是和平。

另一位嘉宾播客博主沙青青认为,基辛格是特立独行的美国政客,因为很少像他这样既当过国务卿,又当过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两个职务的政治人物。“《基辛格谈基辛格》绝大部分的篇幅聚焦在尼克松政府期间的外交活动和工作,反映出当时他们怎样做出政治决断,最后下定决心迈出这样一步,为此要采取哪些非常精妙的步骤。”沙青青认为,基辛格是有非常明确的现实主义外交目标的,然后以一种非常实用主义的态度去落实和实践,“这是他非常有意思的一点”。

沙青青还对比了基辛格的另一部作品《白宫岁月》。“《白宫岁月》是他早期的一本回忆录,那时候他刚刚离开华盛顿政界和政权没多久,当时他有很多对尼克松的回忆。《白宫岁月》里,他对尼克松采取一些比较负面的评价,把他自己在美国、尤其对中国问题中的重要性给体现出来。但在《基辛格谈基辛格》里面,他对尼克松的评价呈现另外一种样貌,缓和了很多。”相隔二三十年之后对比这两个不同的回忆版本,沙青青说发现了非常奇妙、微妙的差别。“《白宫岁月》也是译文出的,如果大家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做比较的话,会咀嚼出很多很有意思的味道,相差二三十年,不同的表述方式,对同一个世界,也能丰富我们对他的一些认知。”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重建的世界》,这是基辛格的博士论文,最近又重新印刷。许纪霖谈到了他最近读《重建的世界》的感受。“这本大部头的书是基辛格的博士论文,我很惊讶,那个时候基辛格只有30岁出头,就写出这样一个老辣得像个老法师一样的博士论文,非常令人惊叹。实际上在30岁的时候,他已经奠定了他一生的一套理论指向。也就是说,他以后只是在实践他博士论文那套均势理论。”更令许纪霖称道的是,基辛格的博士论文写得精彩又好看。“现在很多博士论文都不好看,都是分析性的。基辛格的论文很多是叙述性的、描述性的,比如讲到梅特涅,竟然有这样的文字‘大幕已经拉开,展现出来的却是杂乱无章的舞台,有一位谨慎的设计师正在不动声色地调整道具,直至营造出符合他嗜好的布局’,基辛格敢写,哈佛也敢认,这是令人惊叹的。”

编辑陈飞雪介绍说,《基辛格谈基辛格》虽然是一本很薄的书,但非常凝练,把很多关键点都拎出来讲了。这本书的作者温斯顿·洛德也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人。当时秘密访华的时候,洛德是基辛格的助理,他比基辛格小十四五岁,所以他也是极其资深的外交人士,并在1985年到1989年任驻华大使。陈飞雪也是 《白宫岁月》的编辑,从《重建的世界》到《白宫岁月》再到《基辛格谈基辛格》,她看到一个政治家走向成熟的印迹,她非常有感触地说,“不要看他30多岁写了《重建的世界》,他那种好胜心,他那种要出风头,他那种让尼克松感到超不自在但又离不开他,每次出风头的都是他,但他在大事上是非常理性的。”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