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书法家徐本一:上下求索,在书法世界不断超越自我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3-12-20 09: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围绕此次展览,记者独家专访了著名书法家徐本一,他畅谈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实践,并讲述了与深圳的“艺术情缘”。

惠风和畅,墨舞龙蛇。“海山无隅——徐本一书法作品展”于12月19日在罗湖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徐本一近年来的精品力作130件(组),既有长卷小品,也有八尺甚至丈二幅的大作,全面体现了作者创作理念与实践。围绕此次展览,记者独家专访了著名书法家徐本一,他畅谈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实践,并讲述了与深圳的“艺术情缘”。

徐本一

守正创新,挖掘书法新的境界

徐本一自幼临帖,从李北海学到笔法,由此而上下窥探,临习欧、颜、苏诸家,继而专攻“二王”,兼习钟太傅、李邕、黄山谷、米襄阳,上通秦汉魏晋,下悟唐宋明清,篆、隶、正、草都有涉猎。徐本一既执着于书艺的精进,同时也不断地思索书艺与书论的融通。

《文心雕龙》节录其一  120cm×248cm  2021

徐本一强调在学习师法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徐本一早期书法筑基于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碑派书法元素大面积进入他的创作。徐本一融碑于帖,在书法“形”上提炼属于自己的图像符号,另一方面又自觉地将关注点引向了“自我”这个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徐本一从传统“屋漏痕”理论中悟出书法家的创作是以创作主体与外部世界建立一个互为感应的关系为前提的,在这个关系中,书家的情感进入了审美体验状态。

集宋词

从“书卷气”到“金石味”,再到从楚简、秦简等考古资料中挖掘书法新的境界,徐本一的书法植根于深厚传统的沃土,融碑入帖,别开生面,笔墨语言丰富,个性风格凸显。他认为,从技法上说,书法写得好,有用笔的特征、字的结构以及整体的章法这三个元素。从风格而言,审美各不相同,比如有人追求雄强、有人追求飘逸等等。“书法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书法家要不断精进,学习。”

书法是心灵的艺术

“展览不仅给观众观赏,更是给我自己看”,徐本一感慨地说:“平时写完作品,多半是放置起来,但是展览要拿出来,也让自己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创作。”

走进展厅,徐本一首先向记者介绍作品——王计兵《赶时间的人》以及临古帖。徐本一选择了王计兵的四首诗歌。“王计兵是一位酷爱写诗的外卖员,用诗歌记录日常的生活与感悟,这与魏晋的古帖一样的,书法是古人生活的记录,书写就在身边。”

屈原《离骚》节录  70cm×240cm×5  2023

徐本一认为,古人书法是书文合一的。自己的文自己写,是己文己书。既是实用的记录,又是情感的抒发。它是在生活的情境中完成一个人的独特感受的传达。此时完全忘记了一种制约,他的临习、学习都隐藏在其心理中,它是完全地在书写中流露出隐藏的一面。

这次展览也记录了徐本一持续五年的创作。这些创作都与他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2021、2022年创作的书法多取用辛弃疾的诗词;再者对楚文化的热爱,他钟爱《离骚》的书写。在此次展品中,有多件《离骚》的作品。2013年,他在武汉美术馆举办“武汉诗赋:徐本一书法作品展”。徐本一也想通过书法推广楚文化。2014年他又制定了一个“墨骚”的书法创作计划。该创作是从楚系文字入手写楚文字,书写《楚辞》。

“楚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除了技术上的要求,必须还要有内心的激情,如歌、如书,才能达到屈原一样的激情”,徐本一说:“现代人我觉得最缺乏的是刚性的东西。一些作品温和平静使作者失去了一种悲怆精神,要将悲怆感留在书法中。你去看看《兰亭序》也好,《祭侄稿》也好,《寒食诗》也好,其内在的悲剧性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人书俱老,赓续书法文脉

近年,徐本一的书风由早期的英气勃发,正向沉雄老健迈进。在中国书法中,有“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说法。在徐本一看来,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他每天仍然坚持“日课”的习惯,笔耕不辍。“艺术的最后落脚点在人,人生是个很长的过程,每个阶段的书法面貌都有所不同。艺术家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在徐本一看来,书法是心灵的艺术,书法内在精神是文人一贯追求的书文合璧,因此,他的创作在文辞的选择上,常常迥异时人所作的唐诗宋词的简单抄录,而是坚持着书法传统所遵循的文辞与书法图像的融合无间的境地。

卫恒《字势》其一  124cm×248cm  2022

由此,他对书写素材与书法创作的契合关系的把握有“分寸感”。比如,此次展出很多对联,面貌各不相同,内容基本来自中国古典诗词。徐本一从诗词原句中选择出两句,让它们脱离原来的语境,深入书法历史情境,探究古人精神世界,展现出一种深邃而余味无穷的意境,正所谓“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他认为,只有诗意与书意的完美结合,才会给书者提供更真实自然的情绪基调、才会给观者提供更大的审美想象空间。

与古为徒,与古为新。在如何突破固有的定式向变式转换这个问题上,徐本一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定式与变异”这一创作方式。“在一个较长的创作时间段内,能够保持一种从起兴到深入、然后再达到变化的这么一个过程和方式。即在起兴之后,要寻找捕捉偶然因素的介入,以获得新鲜的动力,丰富和深化自己的创作,并促进风格在多元化的选择中统合成更大的容量。这种创作方法并不是说每一次都会用。有的时候能创作出比较满意的作品,有的时候自己的预想的目标不一定能够达到。所以我每年都要在适当的时机做这样的事情。”

展出作品全部捐赠给罗湖美术馆,展现文化担当

为进一步繁荣罗湖文艺事业,罗湖区文联创新文艺发展模式,自2017年起相继设立了多个名家艺术工作室,其中的“徐本一书法名家工作室”于2018年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成立五年多来,徐本一充分发挥书法名家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多次举办书法讲座、作品点评、创作辅导、研讨笔会、采风交流、展览展示等活动,为罗湖文艺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齐学裘句

徐本一告诉记者,他与深圳有着深厚的情缘,尤其是工作室建立之后,他在深圳创作了不少作品。在这次展览中也展出他创作的与深圳有关的诗歌、书法作品。比如他的诗歌描绘了梅林、深圳湾绿道、大鹏岸道地标。“这些诗文来自深圳的景观对我的触动,我从中也体会出师法古人、师法自然的大道。深圳的海纳百川也让我以更开放的心境去创作。”此外,徐本一还特别针对山海连城的深圳,以不同书体书写有关的作品。比如,李白的《大鹏赋》、木华《海赋》、范成、陆游等与山海有关的诗句。

自撰句  53cm×236cm×2  2020

值得一提的是,徐本一将展出的全部作品,捐赠给罗湖美术馆作为永久收藏。这批珍贵的书法作品将成为罗湖美术馆重要藏品和文化财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区建设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我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让这批作品在罗湖美术馆有安顿之所。艺术家要有一份文化担当和情怀,去为书法的推广做一份贡献”,徐本一告诉记者。

据悉,该展览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罗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书法家协会、徐本一书法名家工作室、深圳市罗湖美术馆承办,将持续至2024年1月7日。

【艺术家简介】

徐本一,生于1947年1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荣誉主席,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武汉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沧浪书社社员,武汉市文史馆馆员,湖北省书法院顾问,浙江省书法院顾问。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二、三届理事,第二至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第二至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书法报社副社长,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副院长等职,曾参与湖北省书协、《书法报》的筹办工作,是重要的创办人之一。2014年徐本一当选“湖北文化名家”,获得“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在当代著名书法家序列中,徐本一既是《书法报》创刊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初期最早进入该社团的核心成员之一。而后两者则是新时期书法复兴的标志性事件。徐本一不仅是中国书法复兴的积极参与者,更是中国书法在新时期发展的见证人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他是最早、也是担任时间最长的评委之一。他为湖北书坛培育了不少中青年骨干,也影响了一批全国的中青年书法爱好者。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