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11日,“第八届珠江国际胃肠肿瘤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中山大学消化内镜论坛”在深圳光明科学城隆重举行。来自国际、国内胃肠肿瘤领域的近千名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牵头制定的《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首次发布,填补了我国目前缺乏循证指南指导公众进行胃癌风险评估及个体化预防的空白。同时,中山七院正式启动华南胃癌防治队列项目, 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肿瘤一站式终身服务”平台。第七届中山大学消化内镜论坛也顺利举办,以疾病诊治为中心、内外科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展示了国内外最前沿的内镜技术。
连办八届,擦亮中大医科胃肠肿瘤诊疗国际品牌
珠江国际胃肠肿瘤学术会议起源于1992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举办的全国胃肠外科会议,是国际胃肠肿瘤研究领域每年一度的盛事。首届会议由“中国胃王”王吉甫教授牵头发起,每年一届,具有悠久的学术历史和国际化的办会品质。2016年,师从王吉甫教授的何裕隆教授接过恩师手中的“交接棒”,带领中山七院传承举办,会议正式更名为“珠江国际胃肠肿瘤学术会议”,至今已连办八届。
本届会议群星荟萃,国际知名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消化道肿瘤“三位一体”诊治、内镜和双镜联合手术、加速康复外科、精准医学、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等主要专题进行研讨,交流先进经验、理念、技术,加强了国际、国内该领域的学术合作。
开幕式合影
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在深圳光明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通过本次大会激发出更多的研究灵感和创新火花,结出胃肠肿瘤防治领域丰硕的成果。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中山七院高度重视胃肠肿瘤的学科建设,已经建成了广东省和深圳市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广东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深圳市中药活性物质筛选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我们非常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探索新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技术,同时全面推进‘早癌筛查’,为胃肠肿瘤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平台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也诚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与我们开展联合研究!”
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致辞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温光浩表示,中山七院作为中山大学落地深圳的首家附属医院,建院以来就成立了消化医学中心,全力开展胃肠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希望此次参会的各位同仁能碰撞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胃肠肿瘤防治方案,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温光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陈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主任梁寒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癌症研究中心Axel Behrens教授分别现场致辞,诺奖得主Tomas Lindahl教授,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会长王深明教授线上致辞,对本届会议的高规格高层次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会议成果寄予厚望。
70多位专家参与制定 《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
在12月9日的开幕式上,《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隆重举办。
由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组织实施的《指南》是我国首部专门面向公众、针对胃癌风险管理全国性指南,填补了中国目前缺乏循证指南指导公众进行胃癌风险评估及个体化预防的空白。通过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及专家共识,该《指南》提出了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戒烟、控制食用盐摄入、保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减少饮酒或戒酒、限制红肉摄入量、增加白肉摄入量等在内的18条推荐意见,以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指南》由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担任首席临床专家,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杨克虎教授担任首席方法学专家,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临床研究中心梁寒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凛教授共同组成指南指导委员会。中山七院张常华副院长及潘逸航副院长分别任共识专家组组长与副组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袁金秋、消化医学中心主任杨东杰、副主任李明哲等共同执笔。来自全球70多位消化医学、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参与了《指南》的制定。
《指南》发布现场照片。
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肿瘤一站式终生服务”
2017年中山七院还未开业时,便在云南凤庆开始开展胃癌早筛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广中山七院凤庆早癌筛查模式,在12月9日的主会场,中山七院联合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云南省凤庆县中医院、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东莞市大朗医院、东莞市长安医院共同启动华南胃癌防治队列项目。至此,中山七院牵头建立的综合、全面的胃癌“筛查、诊断、治疗”三位一体防治体系为华南乃至全国胃癌防治提供新模式,同时,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也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构建起了全生命周期的“肿瘤一站式终身服务”平台。
项目启动现场。
全生命周期的肿瘤治疗体系贯穿消化道肿瘤预防、消化道早癌、进展期消化道肿瘤到消化道肿瘤终末期。在预防方面,中山七院致力推行胃癌早筛,于2018年在云南凤庆县建立了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胃癌防治系统,目前已经收集79230份问卷、3200例血液样本并建立了随访数据库。由中山七院定点帮扶的各家医院,也已陆续开展胃癌早筛问卷调查。在消化道早癌方面,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成立专项早癌诊治小组,设立早癌门诊,早癌检出率始终保持高水平。对于进展期消化道肿瘤,中山七院建立了多学科诊治平台,目前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60%,远超国内的3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于消化道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山七院通过多学科合作,实现“五全照护”(全人、全家、全程、全社区、全队),牵头构建安宁疗护医院-社区-家庭模式,探索出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安宁疗护临床培训模式。
专家齐聚鹏城探讨内镜领域热点问题
12月8日下午,中山大学第七届消化内镜论坛开幕,开设了名家讲坛和消化道早癌、双镜联合、消化道出血、胆胰疾病、超声内镜、梗阻性胃肠病、内镜护理分论坛等8个专题论坛,国内外知名内外科内镜专家围绕内镜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以疾病诊治为中心、内外科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展示国内外最前沿的内镜技术。
会上同时举行了广东省护士协会消化内镜护理分会成立大会,中山七院护理部副主任、内镜中心护士长王春飞当选主任委员。
随着技术的进步,消化道肿瘤的诊治越来越向微创化发展,医生不仅可以通过消化内镜诊断,还可以内镜下进行治疗,实现微创。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也把手术微创比例作为一个考核指标。中山七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杨东杰近期开展的双通道内镜技术,就为一名女士近乎“无创”切除了肿瘤,让她避免了大面积的创伤和并发症风险。
该论坛从第一届起,由中山大学八家直属附属医院轮流承办,今年第七届由中山七院承办,也是该论坛首次在深圳举办。
中山大学消化内镜论坛合影。
除主会场外,本次会议还设立了第七届中山大学消化内镜论坛开幕式/名家讲坛分会场等共22个分会场,创历史新高。
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主办,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联合承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加速康复外科医师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学工作委员会、深圳市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山大学胃癌诊治研究中心联合协办。
(原标题《全国首部!〈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发布》)
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