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展现多彩文化!“吾城吾歌”唱响客家风情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2023-12-10 08:48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本场演出以客家民谣为桥梁,集结河源、梅州、韶关等客家聚居地的代表音乐人,歌颂客家风土人情,带观众尽享客家民谣淳朴之美。

12月9日晚,“吾城吾歌”——新时代中国城市民谣歌汇“客家风情”专场在欢乐港湾庆典广场开启。本场演出以客家民谣为桥梁,集结河源、梅州、韶关等客家聚居地的代表音乐人,歌颂客家风土人情,带观众尽享客家民谣淳朴之美。

▲“吾城吾歌”唱响客家风情。 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方言民谣

展现客家民谣另一面

演出在民谣经典展演环节中拉开序幕,此次特邀两位城市民谣音乐人傅书翔和陈凤玲,演绎各地的方言民谣。从小在云南长大的傅书翔用佤族语演唱极具民族特色的民谣,为观众揭开民谣欢乐轻松的另一面。来自梅州的音乐人陈凤玲则用客家话演绎孩童时光听妈妈讲故事的美好画面。不同方言民谣歌曲在此汇聚,让观众领略方言歌曲的多样魅力。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河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文化。当晚两组来自河源的原创音乐人,充分展示了河源客家文化的别样魅力。来自河源东源县的客家摇滚代表人物邹锦龙率先登场,他与深圳早有渊源,曾获得“鹏城歌飞扬”最佳唱作人,作品多次获得“鹏城歌飞扬”十佳金曲。

来自河源龙川县的中国客语流行音乐代表人物罗伟力,曾凭借一首《小时候》获得2022年深圳“鹏城歌飞扬”年度十大金曲奖。当晚,他为现场观众献上题材不一的客家民谣歌曲,呈现了客家人的起源史、历史典故和美好品德。《客家人》中,观众仿佛看见坚韧不拔的客家人是如何一路迁徙南下,落地生根四处开花;《大脚蛮婆》歌颂了客家妇女迈着大脚走向战场的壮举;《日头光光》则将中华八大姓氏和老中青不同年龄层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状态细致刻画其中。

进一步感受

客家文化独特魅力

本场演出的曲目别具一格,很多作品都是唱作人深入挖掘客家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创作品,秋林就是其中代表。

秋林当晚的亮相令人惊喜。来自韶关客家的秋林是龙岗区客语流行音乐协会发起人,他注重让客语文化流行起来,将客家俗语提炼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方式融合,辅以唢呐、竹笛、萧、尺八、埙等民族吹奏乐器加持,呈献了一场韵味无穷的音乐盛筵。在秋林的高歌里,在民族器乐色彩的烘托下,观众听见了承载一代代客家人记忆的《老屋》,重温了《富街》《月光新娘》《背户头》等客家历史典故,进一步感受到了客家文化独特的魅力。谈及多以客家俗语创作、命名的原因,秋林表示,客家语在演变的过程当中,已经丢失了不少地道的客家俗语,使用客家俗语来命名和演唱,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客语特有的本质。

为助力“吾城吾歌”重要板块中国城市民谣深圳首发中心,秋林·乐队还在该平台正式首发并演唱单曲《寻庄》,这首歌曲表达了在偌大的城市里,不忘初心、不惧挫折,寻找属于自己“村庄”的感情。

深圳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近年,深圳高度重视文化高质量发展,致力以海纳百川的姿态主动担当,涵养城市文艺生态,其中就包括保护客家文化生态环境,培育客家文化传播土壤,助力客家民间文化绽放芳华。

据了解,为鼓励全国音乐团队、音乐工作者、民谣爱好者深入体会深圳的特区精神、城市内涵、风物人情,创作高质量的新时代深圳城市新民谣、新时代深圳城市形象歌曲,“鹏程万里”——新时代深圳城市形象歌曲征集和“我的深圳我的歌”——新时代深圳城市新民谣征集两项征歌活动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作品。大家可关注深圳市音乐家协会微信公众号获取相关信息,征歌活动将持续至2023年12月20日。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