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六场分论坛同步开启。来自全球多国和地区的媒体、智库、国际组织等机构代表,围绕人类发展与安全、新技术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媒体与市场等共同关心的议题深入探讨。
六场分论坛中,四场分论坛分别围绕“强信心,共促全人类发展与安全”“迎变化,共应新技术机遇与挑战”“开新局,共造新时代媒体新市场”“谋发展,共塑世界媒体合作未来”等热点议题展开。此外,还举办了“牵手世界的广州南沙”分论坛和大湾区国际传播分论坛,与国内外嘉宾一同,共话区域的国际传播与发展。
《大湾区(广东)城市国际传播分析报告2023》发布 深圳“高频词”有这些
在以“沟通·认同·融合·推动”为主题的大湾区国际传播分论坛上,参考智库发布了《大湾区(广东)城市国际传播分析报告2023》。报告指出,深圳市在强化科创标签的同时,也让海外受众关注到了深圳的绿色发展。前海、南山、河套深港合作区等地,也进一步助力深圳提升海外传播力。记者留意到,分析报告中指出了深圳在国际传播的“高频词”,与深圳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化深港合作等高度契合。
报告还指出,大湾区城市可从城市间差异化入手,避免同质化传播,进一步突出自身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外名片。同时,可以增加活动议题的策划力度,提升与海外受众的互动,增强黏性。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对网帖点赞、评论及播放量等进行更加细化的监测分析,筛选出触达效果更为理想的议题,为持续提升传播效能提供支撑。
“城市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广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外媒观察中国的重要参考。”参考消息报社社长周孝正指出,此次是参考智库首次针对大湾区(广东)城市发布国际传播分析报告,也是首次把城市国际传播研究分析推广到区域性的层级。希望能够通过报社海外舆情大数据库和信息监测的优势,为广东大湾区城市讲好城市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助力。
加强合作,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影响力
主题演讲环节,波兰媒体协会主席本·伯纳德·萨西分享了波兰媒体协会与中国记者协会的深度合作,他指出,200余名波兰记者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还表示,记者的职责是传递客观信息,全球媒体都应在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明确道德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各类有助于互相认识、理解的合作。
凤凰卫视编委、凤凰网副总裁、总编辑邹明从城市历史、城市精神内涵、城市人才、城市文旅等方面,分享了他对于城市品牌在国际传播中重要抓手的理解。他强调,目前,城市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已经从“单城记”走向“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应定位世界著名城市群,吸取成功经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进程。
邹明在演讲中还特别以深圳的城市精神与国际人才优势为例,指出中国城市品牌国际化的关键就是开放、包容、热情有温度。
中外嘉宾共话大湾区国际传播
沙龙对话环节,欧洲新闻图片社总编辑何塞·帕尼亚瓜、墨西哥多媒体集团总经理吉列尔莫·弗朗哥、新西兰大洋洲中文电视台总编辑彭杭颖平、参考消息报社英文编辑室主任洪漫等多位国内外嘉宾,围绕“如何向世界推介粤港澳大湾区”的议题展开讨论。
何塞·帕尼亚瓜建议更多的外国记者来到粤港澳大湾区,亲自获取湾区蓬勃发展的一手信息。彭杭颖平强调了人在沟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她指出,新西兰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人文联系,与大湾区的关系尤为特别。
吉列尔莫·弗朗哥在接受读特融媒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五大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中有三个都位于湾区,湾区内的城市总是得到更多的关注。他指出,媒体生态系统中的传统媒体、社交媒体以及其他新媒体形式,都可以帮助大湾区向全世界展示本地特色。
深圳、东莞、阳江三地展示城市魅力
论坛还开展了深圳、东莞、阳江三地的城市推介。三座城市的推介人分别登台,向世界展示了各自城市的独特魅力、发展成果和未来潜力。
深圳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韩望喜代表深圳做分享交流。他从多角度介绍了深圳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深圳启动“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计划”,推动原创舞剧《咏春》全球巡演,成功打造传统文化创新案例,取得口碑票房的双丰收。推动华为、比亚迪、大疆、传音等企业扬帆出海,让深圳制造成为深圳故事、中国故事的最佳代言。成立网络游戏故事联盟,引导腾讯、中手游等企业网游产品融入中国元素,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此外,深圳还立足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特色优势,打造大国外交会客厅,今年以来共计89批1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要访问深圳。
韩望喜表示,深圳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大与海内外新闻媒体和先进城市的交流合作,协同联动,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努力打造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