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华街道阅读推广活动落幕,专家云集为吉华文化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吉轩 文/图
2023-12-02 07:5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29日下午,由龙岗区委宣传部指导,吉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的质地有声阅无止境2023年深圳读书月吉华街道阅读推广活动暨吉华范式城村艺术设计实践展在吉华二十四史书院圆满落幕。打造吉华街道与深圳技术大学深化合作的品牌项目。

11月29日下午,由龙岗区委宣传部指导,吉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的“质地有声 阅无止境”2023年深圳读书月吉华街道阅读推广活动暨“吉华范式”城村艺术设计实践展在吉华二十四史书院圆满落幕。

“吉华文化创意智囊团”再添新成员

阅读活动新聘请了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建,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文旅专家胡梅林两位专家为吉华街道文化创意顾问。

近年来,吉华街道在“文化吉华”建设上持续发力,开全区街道先河创新引入文化顾问,相继聘任了深圳市作协顾问、著名作家南翔为吉华图书馆馆长,亚洲铜创意设计公司总监韩湛宁为街道文化创意顾问,为街道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比如,南翔为吉华街道量身定制了“采撷吉华”名家讲坛,先后邀请了雷颐、王跃文、高兴、宋英杰、施战军、胡立根6位名家学者,深入吉华辖区社区图书馆分享讨论其著作、学术成果、思想精髓等。把高品质、高规格的阅读活动为辖区家庭“多送一步”,把城市文明向社会末端“多传递一分”。

此次吉华文化顾问团队的扩容,将为“文化吉华”名片的打造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名家荟萃”为吉华文化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在“吉华荟客厅”高端对话环节,杨建、南翔、胡梅林三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案例,为吉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全方位、多视角地为吉华街道如何在传承和创新中,以文化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沿的理论、打开了新思路。

杨建认为吉华文化产业要高质量发展,有三个链条需要打通,一个链条是吉华要抓住龙岗区数字走廊的节点,大力发展“文化+数字、经济、科技”,以数字赋能文化发展。第二个链条就是文化价值的链条,甘坑、三联两个文化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活化文化遗产。第三个是人才链条,吉华要优化产业布局,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实现梦想。

在南翔看来,吉华可以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易中心和深入举办作家采风团队两个方面来扩大吉华的知名度。

“吉华刚好具备了潮汕文化、广府文化、科技文化这三个能够走向全球的文化内涵,吉华应该充分利用现在甘坑小镇的游客量,和现有的麒麟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大做强麒麟IP。”胡梅林对吉华文化产业未来走向提出建议。

“吉华范式”为城村共生发展提供新思路

活动同时拉开了“吉华范式”城村艺术设计实践展的序幕,该实践展将在吉华、深圳技术大学等重要文化场所开设巡展。本次首展设在吉华甘坑社区老围村公园,展期3天。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兼研究院院长霍裕达为实践展致辞,他表示,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的设计理念始终保持与国际最新设计理论同步,强调人本设计,注重环境和社区的和谐发展,倡导可持续设计理念。本次实践,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对吉华城中村的公共空间、住宅、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希望以此让吉华街道的城中村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深圳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学科负责人朱淳介绍,“吉华范式”城村艺术设计实践展以吉华辖区内11个各具特色的城中村为试点,经过近半年的调研与实践活动,形成了“城村与艺术”“城村与研学”“城村与节庆”“城村与建筑”“城村与非遗”五大主题,有效且可落地的方案成果。希望通过形成一套完整的“吉华范式”艺术兴村的实施办法与标准,解决目前吉华街道现阶段存在的景观规划、建筑空间、环境营造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输出一系列城村文化服务中心、邻里中心以及城村品牌包装、文创产品开发等相关的空间及产品策划、研发设计,打造吉华街道与深圳技术大学深化合作的品牌项目。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吉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