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两座“丰碑”,特区人的心灵“灯塔”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萌 文/图
2023-11-30 18: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深圳市北环大道旁边,有一座庄严的建筑,它安静地伫立在车水马龙的街市中,显得格外伟岸。这座建筑是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和所在的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一起纪录了革命历史及无数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事迹,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在深圳市北环大道旁边,有一座庄严的建筑,它安静地伫立在车水马龙的街市中,显得格外伟岸。这座建筑是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和所在的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一起记录了革命历史及无数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事迹,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深圳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奠活动。

很多居住在罗湖的老人还清楚记得,每天伴随着军号起床,在广场交际,在老纪念碑下看着战士清洁碑身、重描碑文……当年在罗湖居住的一位老阿姨在采访中说道:“那里当年是座广场,每天都要经过。每天都被战士工作和纪念碑上的事迹熏陶,爱国、珍惜美好生活已经是‘骨子里’的事了。”

采访中,老阿姨所说的纪念碑其实不是如今的这座革命英雄纪念碑,在宝安县时期,老纪念碑坐落在宝安县人民广场(现蔡屋围一带)。据原住民回忆,老纪念碑是一座不高的方尖碑,水泥沙米造型很有当年的时代特色,上下班、聚会都会经过纪念碑,瞻仰、怀念也成为了日常的习惯。“那座老纪念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每当艰苦的时候,英烈的事迹、故事都激励我们奋斗,为美好的生活奋斗。”居住在罗湖的老人回忆道。

1983年,深圳市人民政府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发展规划,将坐落在宝安县人民广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迁建深圳市北环路的婆岭,也就是现在的革命烈士陵园所在地。新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北京画院雕塑家张松鹤设计、塑造。据参与设计、塑造的张方先生(张松鹤儿子)回忆,作为“东纵老兵”能亲手设计、建造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弘扬革命精神,纪念牺牲的战友,让张松鹤感到骄傲、自豪。

据张方介绍,张松鹤对于新碑的设计,早在1982年就已开始了构思。他认为,深圳是东江纵队革命、抗战的重要活动地,有无数的英烈故事,深圳还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城市,传统的碑型已不能代表这座城市,所以提出要设计一款全新的碑型。“记得父亲花费很多精力,画过无数张设计草图,层层筛选采用了现在的造型,设计也得到当时全体设计人员的一致肯定。”张方回忆道。纪念碑的造型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红棉花,而红棉花也叫英雄花,用来表达对英烈的追思、纪念。不同的是花是五瓣,而碑型根据需要改为四瓣四个面,分别为铜铸碑文和反映抗日战争的壮烈场面、反映我党营救沦陷在香港的爱国进步人士和国际友人的斗争场面、反映解放战争三大历史事件场景的浮雕。另外,张方还介绍说,纪念碑碑型还象征着一把剑,寓意着东江纵队是作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柄利剑。张方说:“印象最深刻的,当年父亲的设计稿费,全部捐给了东纵老兵,他也用这种方式致敬了先烈。”

“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这座城市的时光印记。”时至今日,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的造型依旧独树一帜。据张方回忆,纪念碑无论造型还是施工都能代表深圳这座城市。因碑身的弧度设计,每块大理石都是独立打磨和手工校准,难度在当年十分巨大。它的造型和工艺都能体现深圳在当年所代表的创新和前沿性,可以说也是代表、体现深圳精神的一座“丰碑”。

据了解,深圳革命烈士陵园1987年完成首期工程并对外开放,陵园占地面积约57000平方米,目前修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芳名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配套设施。如今,这座新纪念碑成为了居民新的思想“灯塔”,以前居住在罗湖的老阿姨如今就居住在陵园附近,两座纪念碑都是她宝贵的生活记忆。“我是看着两座纪念碑长大、成长的,它们就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每当遇到挫折,纪念碑的历史故事都能指引我克服困难不断向前。如今,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继续在它的指引下不断实现人生理想。”

据了解,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于1995年被深圳市委列为深圳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6月入选2022年度市直机关工委系统党员教育课程参考目录现场教学部分。2022年陵园接待约3万人次,今年预估接待约10万人次。

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市领导、驻深部队官兵、机关干部、烈属代表、老战士代表、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都会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陵园作为传承烈士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热情的重要平台。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