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墨之美”新水墨艺术展正在南山博物馆举办。日前,一场以“新水墨”为话题的研讨会在此展开,众多学界大咖围绕何为“新水墨”、“当下探讨新水墨的意义何在”、“新水墨未来将走向何方”等问题展开讨论。

策展人、参展艺术家梁桂华介绍,“融墨之美”新水墨艺术展集合九位来自深港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艺术家,用绘画、装置、影像等不同艺术形式展现传统走向当代的多种可能。展览的有趣之处在于,艺术家们相互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经历,在新水墨的旗帜下,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各自对生活的感受和艺术的理解。

活动中,中国国家画院邹明导师表示,“新水墨”根植于中国水墨,有水墨画的基本特色。这个特色有别于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图式包括表现内容。他认为,没有东西文化融合,水墨之新就无从而来,新水墨是文化的思考,而不是技术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考虑,他在教学中导入了综合材料绘画、新表现主义等内容,与学员们共研共学,在交流互动中,广开思路。

著名艺术家陈湘波早年以工笔画闻名画坛,近年来,也频频尝试抽象水墨、数码装置等跨界创作,在他看来,新水墨之新,对材料的自由运用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内在呈现的必须是中国独有的核心价值、东方意境。”在参观展览中,陈湘波发现,艺术家梁桂华基础深厚,刚刚拿起画笔一年,就在省级展览中获得铜奖;年轻艺术家大胆用装置表达水墨意境“涟漪”,充满了温暖诗意的东方情景,这些都非常不容易。陈湘波强调,深圳是个创新的城市,邹明举起新水墨的旗帜,吸引了这样一群艺术家对新水墨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是深圳艺术家应该面对的课题。

陈向兵既是一位知名艺术家,也是一位资深的艺术批评家。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台湾和香港兴起的现代水墨,到20世纪九十年代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对中国水墨画的影响,陈向兵从新水墨的渊源讲起,深入剖析了新水墨产生的文化背景,他认为现代人知识结构的变化、中西艺术语言的对冲,带来了对水墨语言的思考。陈向兵说:“看到这个展览,我发现邹明老师这个班很注重水墨材料上的突破,每个人都在突破自己,寻找自己。他们没有被限定在某种技法中,而是把各自对社会的观察,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扩展自己对水墨的理解,寻找自己的突破点,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众多业内人士在研讨会上畅所欲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少明表示,当代水墨创作要把现代人的视觉感受和科技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不必太在乎界限,而更应注重效果;光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冯英杰看了展览感到眼前一亮,他用“新”、“意”、“美”来形容展览作品,希望有机会带学生来参观新水墨展览;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会长邓浩认为,新水墨在不同场景、不同载体应用广泛,可以参与到大众层面,举办更多接地气儿的活动;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陈瑞奕在展览中看到了新水墨的更多可能性,强调当代水墨可以结合各种媒体和媒介,更重要的是传递观念思想。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20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东道主广东队获得第四名,担纲第一棒的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你知道“苏神”跑的是第几棒吗?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十五运会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现场,31岁的老将汪顺第八道出发,最终以4分14秒90的成绩强势夺冠,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夺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请问汪顺累计共斩获多少枚全运会金牌?
2025年11月17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仰泳项目男子50米决赛中夺金的徐嘉余选手代表的是哪个地区?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