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观众就没有剧场。我们要带着观众向前走。”11月22日下午,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香港著名戏剧导演毛俊辉教授携讲座《守正创新——创造性的粤剧实践》在宝安区文化馆小剧场精彩开讲,吸引了许多专业团体及粤剧爱好者到场听讲。
进入讲座正题前,毛俊辉与戏迷观众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笑称“戏剧是first love”,无论是从小对于戏剧戏曲的喜爱还是在国外求学时所拥有的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都驱动着他回到香港关注戏剧事业的发展。1985年,毛俊辉回香港任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有感于学生们对于粤剧的热爱,他思考着一个问题——热爱是好事,但学生们将来的出路会如何呢?
为粤剧发展寻找未来,成了毛俊辉的所思所盼。2001年,他转任“香港话剧团”的艺术总监,他表示自己回到了前线。在香港话剧团期间,毛俊辉注重原创剧作,将创新的想法不断付诸实践。
在谈到如何发挥粤剧的创造性时,他表示,一方面需要把传统的东西做好,把粤剧中好的部分保留下来;另一方面需要寻找新的手法、新的亮点,找到传统粤剧与现代人生活中的共鸣点,慢慢与观众建立联系与感情,同时在制作方面,要让粤剧保持高水准,这些都需要下功夫。
现场有观众提问“如何真正地做到守正创新”,毛俊辉回答,“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粤剧艺术历久弥新的光彩,例如我在改编粤剧《百花亭赠剑》时,在演员的选择上起用年轻的创作班底,从剧本改编、表演手法、音乐处理、制作设计等,以至排练方式上都尝试作了一番探讨。”他表示,创新没有标准的方程式,是不同条件下不同的尝试,也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找到粤剧发展新方向。
讲座充满深度和魅力,在近2小时的时间里,毛教授兴致盎然地与在座的观众畅聊粤剧艺术。观众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下灵感与感悟,并积极提问、分享自己的看法。
“香港粤剧与广东粤剧是不是有所不同?”“孩子们不懂粤语,该如何传承粤剧?”……毛教授根据观众的现场提问给出了精彩的解答,同时传递出对于粤剧发展的信心。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深港(宝安)粤剧研创交流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将从作品创作与打磨、青年粤剧导演与演员人才培养、青年粤剧观众培育等方面深入开展粤剧研创交流,力争推出一批深受粤剧粤曲票友喜爱的作品,进一步推动宝安粤剧粤曲精品创作与传承发展。
据悉,本次活动由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办、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和宝安区文化馆联合承办,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粤剧粤曲艺术委员会、深圳市粤剧粤曲学会协办。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刘春雨 三审 王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