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圳报业集团读特客户端联手深圳零一学院打造科学家访谈系列专栏《特邀·零听》,走进不同科研领域的院士和顶尖科学家群体,关注他们带来的科技前沿最新动态,以及在发掘与培养学生创造力上的新探索。
人物小记
你永远需要努力
你对这件事情确实有兴趣
能够比较执着
可能比天赋更重要
《特邀·零听》
打开所有好奇心
今天要对话的导师
是深圳马拉松2022年的代言人
也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数据与信息研究院院长
张晓平
早在“跨界”这个词还没流行前
张晓平院士便完成了
从工程科学到工商管理的跨界式研究
而他在信号处理结合金融领域的
应用式研究成果
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面对这位信号处理专家
爱折腾的创业者
深圳马拉松2022年的代言人
我最想问他的问题是
跑马拉松有助于科研吗?

你永远需要努力

你需要永远努力
记者:您成长在我们国家的边疆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电子计算机在我国发展并不均衡,普及度不广,尤其可能在您成长的地方。这种情况下,您是怎样发现自己对电子计算机的兴趣和天赋的?
张晓平:一个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然后对动手这些比较感兴趣。电子计算机虽然说当时已经传入了,但还未普及,我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就开始玩计算机,其实接触得还是比较早的,然后就参加计算机比赛这些。
记者:然后就很幸运地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天赋,也很喜欢。
张晓平:对,因为这个东西我觉得确实跟基础的数学、逻辑思维这些是相通的。
记者:15—24岁,您在清华度过了本硕博9年的青春年华,之前您也表示这9年在清华的时光对您来说非常重要,现在回顾,您认为学生时代在清华最大的成长是什么呢?
张晓平:我觉得对任何人来说,这个年龄阶段可能都是塑造人一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现在大家都说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那么我在踏进清华园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到了这一点。我觉得这终身受用,我们清华的校训也是叫自强不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永远需要努力。
记者:我之前也看到您其实是在拿到终身教职的第一个学术休假时,决定去芝加哥大学继续攻读经济金融,还有创业方向的一个工商管理硕士的。当时怎么会有一个外界看起来非常突然的这种跨界式继续深造学习的决定?
张晓平:我们虽然做研究,但是我们也总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落地,能够变成产品,一直希望有创业。那么做这件事情,我发现就需要很多其他方面,包括在商业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这些素养。 那么我如果要全面地来学习,不光是学习书本,还更应该向周围的人学习,当时我就觉得那么我就去一个最好的商学院。
记者:刚刚也提到您是今年的深马代言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长跑的?
张晓平:我长跑历史其实也不算很长,七八年以前是做其他一些运动,因为刚开始觉得跑步是比较枯燥,但是后来是因为也比较忙,发现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率的、有限制条件下的这么一个优化选择,结果发现跑步是单位时间内能够达到最多的运动量和最大的锻炼效果,就开始尝试。没想到我跑步还是有点天赋,比周围的人都跑得快。
记者:您感觉坚持长跑给您生活带来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张晓平:对精神面貌和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我认为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我们在跑步的时候也不能看手机,所以也是一个自己能够和自己对话,和自然对话的这么一个机会。

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都有意义
记者:您今年是第几次来到咱们零一学院?
张晓平:今年是第一次正式加入。
记者:您决定成为零一暑期导师是被什么打动了?
张晓平:我觉得主要还是郑院士自身的这种人格魅力,以及对他理念的认可。我觉得这个印象非常深刻,我非常佩服和尊敬郑院士。我觉得郑院士是一位创业者,有企业家精神。
记者:到目前为止,在暑期班当中,学生提出的最让您惊喜的问题是什么?
张晓平:我觉得从提问题的角度,不能说哪个是坏问题,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重要的是他勇于探索,勇于提出问题。然后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一个进步。他能够每一次通过提问题,通过反馈,下一次会提出更深刻更有意义的问题。
记者:他们在提问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审视自己。
张晓平:对,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同学们勇于提问题。勇于提问题,一个是他在思考,另外一个是领导力的表现。
记者:如果要给这些年轻人一条建议,只能是一条的话,您会给出什么建议呢?
张晓平:我觉得两条吧,第一是眼里有光,心里有梦想,就是说一定要对这件事情你要有追求有兴趣。第二是就是要执着,不轻言放弃。
您好科学家,我想问的是……
零一学子 南天浩:对数学不感兴趣也可以成为科学家吗?也能做科学研究吗?
张晓平:简单地回答是能的,但要看研究领域。科学有从“硬”到“软”,如果是比较“硬”的这些科学的话,那么数学还是很重要的。
记者手记
采访前我们得知张晓平院士是2022年深圳马拉松的代言人之一,很好奇这位院士怎么这么能跑。
见面后,他告诉我们,最初跑步,是为了单位时间内能够达到最多的运动量和最大的锻炼效果。结果发现自己有点天赋,比周围的人都跑得都快,就越跑越多。6年多来,每天起床先晨跑7、8公里,身体和精神也越强壮。
这让我想起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说:“肉体是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这回,这位科学家给了我们另一个生活启示——为了更好奔赴热爱与使命,请把自己身体这座神殿照顾好。
(活动方供图)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