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惠民举措多,福田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华智超 文/图
2023-11-13 16:55
摘要

中心城区停车难、老旧小区附近没有公园、企业不了解好政策……这些群众企业的烦心事最近在福田都得到了切实解决。

中心城区停车难、老旧小区附近没有公园、企业不了解好政策……这些群众企业的烦心事最近在福田都得到了切实解决。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向着实效求,近年来,福田区紧扣主题主线,聚焦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让群众从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中感受到新变化,切实把成效转化为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

“1+9+N”产业政策提质升级,服务大局强担当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作为深圳市的经济大区,福田全区商事主体超50万户,创业密度居全国之首。扛大梁、勇担当,福田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效精准服务企业,以高质量企业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福田区举办了2023年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发布会,聚焦福田“新战略、新空间、新机遇”,全面完善“1+9+N”产业支持政策,形成了“1个实施意见、9个通用政策、17个行业措施、487个项目”的产业政策体系,资金支持力度较去年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投入超25亿元。

为了让企业对产业支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自今年开始,福田区已陆续启动上百场政策宣讲活动,推动政策宣传及相关助企服务进街道、进园区、进楼宇、进商圈,并依托电子签章、数字货币技术,实现政策无纸化申报和免申即享。

迈开腿,勤走动,到一线面对面交流才能更好掌握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为此,福田还设立了以区委区政府牵头、10个行业专班分类指导、N个服务小组具体跟进的“1+10+N”工作体系,“1+10+N”专项服务小组主动高效对接,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服务范围覆盖5000家“四上”企业。

近期,福田区又进一步开展企业服务工作,通过上线“福i数·数字资源一网统管平台1.0”、开设惠企政策兑现窗口、依托政策计算器智能推送扶持政策,增设福i企平台短信推送功能等服务高效减轻企业信息增报负担,工作有实效。截至目前,企业服务智能系统平台政策计算器约1.7万家企业使用,访问量累计超1.7亿次,共计开通政策项目3623个、累计申报项目94451个,主动向企业推送可申报惠企政策项目62.42万条,累计兑现资金超55亿元。

机关开放“共享停车”、绿化带变身公园……办好实事解民忧

对于很多深圳人来说,下班回家停车意味着“抢车位大战”,停车难衍生而来的路边违停、占用小区消防通道等乱象,也埋下了城市安全隐患。为了缓解辖区居民夜间停车难问题,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前不久在全市率先开放机关单位非经营性“夜间+周末”停车资源共享,限时段对外开放,提供免费停车。市民通过“深圳预约共享停车”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或线下扫码进入服务页面,预定共享车位,确认具体停车需求,支付零元订单,即可四步实现“共享停车”。

“我们那里是很难停车,根本找不到地方停车,现在这里有了共享停车位,大大方便了我们。”晚上六点半,住在沙头街道办附近的市民张先生第一个把车辆开到了共享停车位上。

11月初,福田区南园街道滨河绿美长廊公园正式面向市民开放。这个绿廊公园位于滨河大道北侧,西起华发南路、东至松岭路,长约600米、宽十余米,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这里原先只是一条绿化带,如今华丽变身南园街道第一座集园林、园艺、生态科普和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政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惠及人口近6万人。

“以前我出来遛娃,就只能在旁边的人行道上,那个路很不好走,自行车多、电动车多,对宝宝很危险。现在把绿化带改成了公园,很方便,遛遛娃、老人来散散步都很好。”住在附近三十多年的居民郑先生说。居民邱女士也向记者表示,之前周边没有公园,最近的荔枝公园和中心公园其实也有一两公里,滨河绿美长廊公园的建成让她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可以散步、锻炼、亲近自然,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紧盯辖区民生难点堵点,福田区通过“包路进楼联户”、党员服务市集等多种方式广泛务实收集问题,力求点题、领办、破题直击工作痛点难点,让成果更加可感、可知。

“小蜜蜂”融入基层“大治理”,破解难题抓治理

11月8日,福田区文明骑行倡导行动主会场在华强北街道华强广场举行,并在福田辖区内设置了11个分会场,正式发布文明骑行主题歌曲《我就是风景》,表彰福田“十大最美骑手”,发布《文明骑行倡议书》,点亮骑手关心关爱地图,号召全民参与文明骑行行动。

“骑手”“小蜜蜂”等新就业群体一头连着市场主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对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推动新就业群体从城市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融入到基层治理的大格局中,福田区从关心关爱、服务保障和示范引领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组建就业群体党组织,福田创新建立社区党委参与站点、网点“骑手晨会”等机制,解决“小蜜蜂”的诉求,在全区建立114个“暖蜂驿站”,全区设立、更新充电位和快递外卖中转柜8000余个,初步形成了新就业群体“15分钟”服务圈;二是一揽子提供权益保障、关心关爱、技能提升等6大主题20余项活动,每年服务“小蜜蜂”超20万人次,发动各界爱心企业、人士为“小蜜蜂”捐钱捐物达50万元,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选树表彰优秀新就业群体,福田以“党员服务市集”“包路进楼联户”等形式,组建46支由“小蜜蜂”组成的先“蜂”志愿队,12名“小蜜蜂”党员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293名“小蜜蜂”担任兼任网格员,新就业群体日益融入城市朋友圈、服务圈、治理圈。

这些举措让更多新就业群体有意愿、有能力、有机会发挥自身价值,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助力基层治理的实际动能,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互助共建、双向服务、共同治理,为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新活力。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华智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