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营商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服务市场主体就是服务高质量发展。自深圳启动“助企行”活动以来,助企纾困的良好氛围如“及时雨”一般,滋润了企业“心田”。今年3月,大鹏新区依托全员下沉、全域覆盖、全程闭环的“助企行”服务模式,营造尊商重商爱商的一流环境,全面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大鹏新区举办“助企行”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率先成立区级“助企行”工作领导小组 助企服务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
“感谢大鹏新区主动协调帮我们解决了研发办公场地选址、办公地租金优惠、实验测试所需码头使用等难题。”今年5月,新落户的深圳市新能海洋动力技术研究院给新区送来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透露着满满的诚意和感动。
按照“助企行”工作部署,大鹏新区成立区级“助企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干部助企工作,设11个诉求处理功能组、56个专项服务小组,推动“助企行”秘书处实体化运作,抽调8名区街干部充实力量,建立“服务小组即办、秘书处分办、功能组专办”的工作机制,重大疑难问题纳入新区层面干部“揭榜破题”联合攻坚,形成“全区一盘棋”的企业服务工作格局,为跑出“助企行”加速度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新区按照“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示范带头、全员覆盖”的工作思路,推出组工助企20条举措,全区83名组工干部分为6组,全覆盖嵌入56个专项服务小组、对接257家“四上”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深入推动“组工助企行”工作取得实效。
深圳市乐其家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设计、制造沙发的家私企业,生产高峰时期有480多名员工,员工们吃住都在公司,每个月3万多元的电费成了不小的开支,也成了副总经理颜少平的“心病”。“我们需要尽快开通天然气!”颜少平趁着大鹏办事处综合治理办走访时提出了诉求。
“如果我们食堂改用天然气,可以减少60%的开支,每个月能省下2万多元,一年也能省下20多万元。”在专项服务小组和大鹏办事处经服办的协调帮助下,天然气改造工作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颜少平告诉记者,如果企业自己去跑,由于不熟悉相关流程,跑动的部门较多,需要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有政府部门“帮代办”,感到非常省心省力。
截至目前,大鹏新区各专项服务小组累计收到企业有效诉求300个,288件企业的“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充分激发了企业的潜能和信心。
组建“助企专员”队伍 精准化服务重点企业科研院所
在56个专项服务小组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小组至少配备1名“助企专员”、重点企业“1对1”的原则,经择优遴选,组建了一支69人规模的“助企专员”队伍。在“助企专员”队伍之外,新区还在11个诉求处理功能组中组建了一支“首席承办员”队伍,专项对接处理“助企行”秘书处分办的企业诉求。
新区制定企业诉求“提出-受理-承办-督办-销号-回访”全程服务流程,“助企专员”按照“有事服好务,无事不打扰”的原则,主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收集和解决问题。对于企业诉求,助企专员能够协调相关资源予以解决的,则及时处理;对于不能解决的,将相关诉求上报新区“助企行”秘书处研究形成解决意见,通过“首席承办员”协调11个诉求处理功能组予以精准施策。新区“助企行”秘书处对企业诉求处理过程实行全过程督办,“助企专员”全程跟进企业诉求办理情况,直至企业诉求办理完成,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形成了受理、转办、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构建了“一人助企、全局跟进、精准服务”的工作格局。
秉着“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服务理念,新区定期以“线下专题培训+线上实时辅导”的方式,对“助企专员”在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以“当好调查员、当好宣传员、当好代办员、当好服务员”的考核标准来培养一名合格的“助企专员”。
今年4月,新区组织开展“助企行”主题培训活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化身“讲解员”,向工业、商贸、科技领域近40家重点规上(限上)企业宣传解读产业扶持政策,送政策、送资金到企业。
服务清单送上门 政府主动搭台靶向助企
新区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产业空间、政务服务、人才支撑、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用工保障、综合营商、融资保障、法律支持、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11个类别的诉求,细分成48类具体事项,形成一份“服务清单”,“助企专员”照“单”做好对接服务。
根据工作需要,新区专门成立了由新区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比亚迪专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解决企业诉求,全力保障比亚迪在新区的发展。比亚迪半导体公司在比亚迪葵涌工业园投资建设“车用高性能半导体芯片及封装产线”项目。因生产需要,园区员工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7万人。因大部分员工是骑电动车自行车上下班,企业希望政府能协调解决电动车停放的问题,纾解园区门口高峰期交通压力。专项服务小组在接到诉求后,立刻组织交通、办事处、供电局等相关部门现场实地考察,研究优化方案。由交通部门对园区两侧人行道路面进行修葺,电力及通信部门拆除人行道废弃电线杆、通信设施设备,办事处负责在停放区域搭建挡雨棚。通过对现有人行道、绿化带等场地空间进行优化和升级改造,解决企业员工电动自行车停车难的问题,有效缓解比亚迪葵涌工业园高峰期交通压力,有力保障了龙头企业的生产。
比亚迪葵涌工业园交通纾解的案例,只是新区及时解决企业诉求的众多案例之一。对照“服务清单”,新区各级各部门靶向发力,为企业解决难题。
“短短三天时间,大鹏办事处帮忙联系的农行,就帮我们完成两千万贷款融资手续。”深圳市晶峰晶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青谈起新区的助企服务,充满了感激,她说政府给企业吃了颗“定心丸”。
晶峰晶体科技有限公司面临的融资难题,也是其他企业会遇到的困境。据了解,今年以来,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新区积极推进“金融助企行”活动,拿出真招、实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今年5月,新区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50亿元,增速高达86.7%,为全区经济全面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6月,新区“金融驿站”在新区人才企业服务中心揭牌,辖区9家银行正式入驻,将凝聚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平稳有序推进,新区完善“银企联动、快速响应、精准服务”的金融要素保障机制,及时将辖区“四上”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及历届招商大会重点项目推送给银行机构,建立“核心企业+主办银行”一对一服务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效。如,交通银行大鹏支行与新区区属国企及重点项目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解决企业融资需求83.1亿元。
大鹏新区首个“金融驿站”正式启用。
“小个专”不掉队 党建引领汇聚发展“大能量”
在与全区257家“四上”企业、科研机构100%对接联系的基础上,新区紧盯“小个专”这一市场主体最末梢、最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服务活动,帮助“小个专”健康规范经营。目前,新区共有“小个专”约2.64万户,占市场主体97%以上,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
大鹏新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小个专”行业党委,在3个市场监管所建立“小个专”党建指导站,在25个社区建立“小个专”党建服务站,形成了“1+3+25”的工作体系,打通了服务“小个专”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新区已建成坚强有力的“小个专”党组织158个,在推动“小个专”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小个专”发展质量,新区还出台了促进“小个专”发展十大举措,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累计推动“个转企”48家,“小升规”63家,为“小个专”免费培训从业人员30000多人(次),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766个。新区指导帮助南澳旅游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打造知名品牌,帮助该公司南天阁品牌海胆粽获评“深圳伴手礼”第一名,销售额同比增长233%。
(叶茂 余军卫 吴小敏)
(原标题《大鹏新区:以高质量助企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