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齐参与共探蜜源植物,仙湖植物园举办科学节特色活动

深圳特区报 林清容/文 李忠/图 通讯员 韩跃武
2023-11-05 21:21
摘要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蜜源植物在哪里特色活动在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举行。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2023)“蜜源植物在哪里”特色活动在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简称仙湖植物园)举行。本次活动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仙湖植物园和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主办。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分为“蜜源植物在哪里”深圳蜜源植物调查公民科学项目颁奖活动,特邀专家报告以及科学实践课程三大版块。来自多家机构的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实践者、志愿者和100余名参与和关注公民科学项目的市民朋友齐济一堂,发现身边自然,畅想城市明天。

据介绍,6月21日,仙湖植物园和红树林基金会(MCF)共同发起“蜜源植物在哪里”深圳蜜源植物调查公民科学项目,邀请市民共同探索身边的城市里有哪些蜜源植物,以及这些蜜源植物都吸引了哪些传粉者。这项调查将帮助仙湖植物园的科学家开展深圳蜜源植物传粉网络结构特征和重要蜜源植物识别研究,并为在城市绿地中营造“万物并育,和谐共生”的传粉者友好花园提供参考。

在为期100天的调查中,200余位热情洋溢的市民参与者们为项目贡献了1968条有效记录和3290张照片素材。经过项目组专家对素材的科学鉴定,共确认了来自122个科的492种蜜源植物和以昆虫为主的222种传粉者,为深圳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记录研究和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活动中,仙湖植物园主任罗栋和嘉宾共同为参与2023深圳蜜源植物调查公民科学项目的获奖者颁发“最佳摄影奖”“最佳行动奖”和“最佳发现奖”。

特邀专家报告环节,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罗世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朝东、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董丽围绕蜜源植物、传粉者和城市生物多样性做专题报告并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特邀报告采取现场和网络直播双线平行的方式开展。

当天下午,以蜜源植物、传粉昆虫和花园营造为主题的定制实践活动在仙湖植物园综合楼、标本馆、科研楼以及天上人间等核心景区同步开展。前期公民科学调查的60名参与者和近20位市民参加了“蜜源植物”“花与传粉者的关系”“传粉者友好花园营造实践课程×走走植”三场室内和户外课程,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蜜源植物的采集和精细解剖,传粉昆虫的探索与观察,“走走植”移动式传粉者友好花箱(包含植物栽培模块和昆虫屋模块)手作等活动。实践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强,深受参与者好评。活动结束后,由主办方和“走走植”精心打造的传粉者友好、可移动的精致花园——“蜜园”也将继续在仙湖植物园天上人间景区展出。

深圳已经成为一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千园相拥、四季花开的现代化都市。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郊野径筑起生态屏障和市民畅游的诗意空间。蜜源植物不仅是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组成部分,更为传粉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蜜源植物和传粉者的依存和互助关系关联着生态系统的丰富性与稳定性。

从近年来的公民科学项目中可见城市居民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力军。通过技术创新、数据整合、教育融入课程、社区合作和跨学科合作,公民科学将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公众参与和教育的重要工具。同时,公民科学还将促进政府、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相关者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实施。

“万物并育,和谐共生”的绿美深圳不仅需要蜜源植物、传粉者和城市景观的保护与研究,也呼唤每一位城市公民的关注和行动。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林清容/文 李忠/图 通讯员 韩跃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