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各族自治县,是深圳对口帮扶的广西桂林市辖县,也是南山区教育系统的对口支教县。小学语文教师张潋的生活片段,可谓支教老师在此地以苦作乐、苦中寻乐的缩影。
她成了“支教控”
张潋老师说:“千万别支教,会上瘾”。张潋是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的小学语文老师。她的第一次支教经历始于2022年的9月份,被派到汕头市澄海小学。张老师说,在踏上支教旅程前,她认为“支教很浪漫”,脑海里总浮现出“林海山野、爬山趟河”的画面,在澄海一年的支教,让她长了见识。
张潋老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 还时常给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上大课。
支教生活是很艰苦的,要融入当地学校的教学环境,要排遣思家之情,要克服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利……同时支教又很有意义,可以为当地老师带去新的理念、不一样的精神状态,和当地老师站在一起为教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在教学中,张老师秉持个人的“正向”风格,对学生多鼓励少责备,即使纠错也以“给多一次机会”的姿态对待,让大家看到希望,而不是从此失望。她常把笑脸挂在脸上,必要时还献上温暖的拥抱。正向的教学方式,既赢得学生的亲近,也赢得了家长们的尊重。
在告别澄海时,她收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鲜花和感谢信。家长们表示深圳支教老师的到来给他们的孩子以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张老师则表示,这一年的支教,看似是“支出”,其实也是满满的“收获”。在教学中学习,在分享中升华。这一年的潮汕生活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勤勉的创业精神与守信、尊师重教的风气,也让她深深感动。
张潋老师很快融入新集体。
张潋老师(右一)在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接力跑。
尝到了“甜头”,张老师支教“上了瘾”,决定继续前进。今年暑假回到学校后,她继续向学校申请,前往其他地方继续支教工作。这一次,她与广西桂林市的龙胜各族自治县结缘了。
爬坡是日常课外作业
张老师性格上有个突出特点,就是很快能融入一个新集体,迅速与大家打成一片。深圳南山区对口帮扶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属于山区,有很多居民住在山上,学校、甚至医院也都建在高高的山坡上,加上平地少,停车场奇缺,老百姓都是靠步行或骑摩托车代步。张老师所任教的龙胜小学,从校门到街市区,就有一个落差六七十米、长度达六七百米的长陡坡,这给40多岁的张老师带来很大的出行挑战。
怎么办?既来之则安之,张老师深知,凡事都有个逐渐适应的转变过程。
她找到了应对的办法:慢慢爬,作为锻炼的一个过程;精简上街的次数;实在走不动,请人力三轮车代步。山区的环境尽管给自己的初来乍到带来不便,但张潋老师说,眼前的一切也给自己上了一课,与大城市的便利相比,小山村的乡亲在生活上要克服更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其实并非都是对人不利,它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体魄,加上山区空气清新,辩证看给每个人也带来 “福利”。龙胜小学考虑到师生上下坡的安全,特别开辟“护学通道”,老师同学们上下学走在红色通道上,免受车辆的影响,安全细心周到。
感人的驻足“敬国礼”
如果说,走山爬坡,让张老师初尝支教“小清苦”,那么在龙胜小学支教则带给她心灵的触动和滋养。在张老师朋友圈的一个《百年龙小的魅力》话题栏目里,她写道:“无论何时,只要国歌响起,校园里匆忙赶路的孩子、做清洁的值日生、交流工作的老师……他们的活动瞬间停止,驻足或者向国旗行队礼,画面很感人。”龙胜小学的一位副校长也对记者表示,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一直是学校课内外教育的重中之重课题。
国庆假期前,龙胜小学进行了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嘉年华。穿着当地民族服饰的张潋老师,与大家唱着爱国歌曲,跳着民族舞蹈,吃着当地美食,共襄盛举,感受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张老师说,这股温暖,让她住在异乡不孤独,融入其间很开心。
张老师说,学生在国歌响起时驻足向国旗敬礼的一幕深深打动她。
学生们的每一个细节都触动这位来自深圳的老师。这是学校运动会拔河比赛。
融入当地文化生活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拥有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令初来乍到的张潋老师欣慰的是,虽身处一个陌生之地,但她并不寂寞,周末可以同从深圳来的义工及支教、支医老师结团,到各个民族乡镇,去感受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
龙胜境内最美的风景,非龙脊梯田莫属。来了不到两个月,张老师已经进了梯田景区两三次。她次次利用自己的便利和熟络,向外地人介绍龙胜的山川之毓秀、人文之简雅。黄洛瑶寨、长发村、平安壮寨、银水侗寨……基本上也被一网打尽。
当地的山川之美令她神往,每天接触的同事学生令她感动,所处的环境让她欣赏。在张老师看来,龙胜没有把她当外人,她也没把这里当异乡。看着学校教学楼顶的木制楼阁,张老师有感而发:“每晚,龙小教学楼顶层都会亮起橘黄色的灯,感觉很安详,我喜欢站在小广场,静静地欣赏。”她的朋友阿越建议,把阁楼命名为:暖阁。张老师在朋友圈回应:“暖阁”称呼很美,很恰当。
是的,到山区工作,与其说是支教,不如说是受教。支教工作是个扩大视野、丰富人生阅历的很好途径,把异地工作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转化成自己的财富,愉悦人生,夯实专业才识。希望苦中作乐的支教经历,给张潋老师带来新一波的升华。
(图片均由卓越兄 摄)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