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新三年行动”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冯建奎 文/图
2023-10-18 20:18
摘要

据了解,三年来,广东像米贝新村这样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搬迁的村落共1056处,有2.9万多名群众搬进新居,解除家园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

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的米贝新村,目之所及,崭新高楼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时间回拨至2019年6月12日,米贝村遭遇特大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村庄交通、通讯、供电、用水多处中断,大量村民痛失家园,当地地质灾害群防员及时组织全村377人转移到贝岭中学进行临时安置。

“我亲历了龙川县‘6.12’特大强降雨袭击当晚的群众转移工作,房屋倒塌、田地被毁,让人非常痛心。看到如今他们入驻新家园,前后两个生活画面真是天壤之别。”龙川县自然资源所干部刘伟权感慨地说道。

据介绍,为解决“农民上楼”带来的生产生活不便,龙川县在为米贝新村兴建3栋14层电梯楼的同时,根据农业生产需求,为每户配套建设一个生产用房,方便村民们存放稻谷、农器具等。为拓宽村民增产增收致富之路,米贝新村积极开展灾后复产,建设大棚红掌项目基地、油柑种植基地,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增加村民收入。

米贝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2020年至2022年期间,广东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三年来,广东像米贝新村这样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搬迁的村落共1056处,有2.9万多名群众搬进新居,解除家园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

在一场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中,清远市清城区迎咀赤狮坑村涉灾人口200多人。但乘着广东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的春风,半年间,拥有23栋46座房屋及设备房、综合楼的赤狮坑新村建成,通过整村搬迁安置,受灾群众搬进新村、住上新房、过上新生活,重建安全、舒适、美丽的幸福家园。

广东丘陵山地多,地势起伏大,部分山坡陡峭,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再加上受工程建设影响,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威胁严重。据统计,广东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启动前,全省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5800余处。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482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2560处,主要威胁村庄、学校、交通设施、旅游景区(点)、水利设施等,全省亟须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综合治理。

2019年底,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决心通过釆取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等措施,全面整治482处在册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保障18.64万名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4月召开的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强调,必须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想方设法消减地质灾害隐患,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2020年广东成立以省领导为召集人,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等11家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调联席会议,共同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工作。2022年,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省领导任组长,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等41家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

据悉,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广东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建成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新技术手段运用、新技术装备配备、综合治理措施应用全覆盖的人防+技防体系。三年行动期间,广东共完成大型以上隐患点工程治理399处、中小型隐患点工程治理3626处,减少潜在经济损失82.8亿元。可喜的数字背后,串联着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安康。

在南粤大地的深山密林、陡崖峭壁,1.26万套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对2330处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控,山体细微位移即可轻松感知,并发出实时预警。隐患点周边村民一遇暴雨就提心吊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广东各镇、村,超1.8万人的群测群防员队伍,守护着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周边群众的安危。

在汛期,群测群防员积极做好巡查排查,组织受威胁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动员协助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并及时将巡查排查结果逐级上报。日常中,群测群防员经常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讲解隐患风险危害以及逃生办法,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

今年3月27日,广东全省正式进入汛期。入汛以来,全省共经受26轮强降雨和“泰利”“杜苏芮”“苏拉”“海葵”“小犬”等5个台风袭击。特别是台风“苏拉”“海葵”,自西向东横扫广东沿海地区,对沿海各地市造成重大影响,地质灾害防范形势非常严峻,但未发生因重大地质灾害造成的群死群伤事故,成功检验广东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2020-2022)的成效。

“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地质灾害防御形势依然严峻,仍存在薄弱环节。”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广东地质灾害防治先进技术手段应用还有待加强,如隐患识别、监测预警、风险管控能力等。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今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新三年行动”)。

“新三年行动”明确提出,2025年底前,广东要完成不少于100个乡镇1:10000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和不少于100处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实施一批行业风险点综合治理工程;到2025年底前,广东要建成立体化监测、标准化会商、一体化预警、网格化管理的“四化”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完善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形成一批实用性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成果,探索建立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主线的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新三年行动”期间,广东将实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工程、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工程、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攻坚工程、地质灾害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保障工程等六大工程及19项重大措施。

在近日召开的广东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会上,记者获悉,今年广东将实施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109处,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65处,正在实施主体建设的项目30处;工程治理勘察设计项目共118个,已完成项目终审117个;36个重点乡镇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项目全部完成野外验收工作;珠三角地区地面沉降和岩溶地面塌陷调查工作的野外验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今年全省还计划启动地质灾害风险区监测试点工作,拟在151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布设最新专业监测设备,已全部完成建设和并网运行。尤其注意需在50处地质灾害高中风险区安装布设监测设备338套、高空鹰眼5处。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2个县(市、区)共155套指挥调度视频终端安装调试工作已完成,标准化预警会商室建设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互联互通基本实现。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琨亚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冯建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