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汉字起源,坚定文化自信。近日,由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千里行文化传播(深圳)有限公司承办的“甲骨文中的造字美学”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活动开展得到了蛇口社区基金会、新兴领航党群服务驿站的场地支持。
本次共举行了三场甲骨文主题的市民公益活动,旨在带领市民回溯中国汉字起源,了解殷墟文字中的造字美学和原始叙事,然后通过剪纸定格动画、立体贺卡和手风琴书等艺术创作形式,展现我们对汉字组成结构和发展演变的理解和感悟。活动全程贯穿的甲骨文元素,更能让市民清晰地了解汉字起源,加强市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每场活动都有超过15组的亲子家庭参与,三场活动直接参与市民超过90人。
双木为林、三木为森,日月同辉为“朝”、日落草中为“暮”;甲骨文的造字法中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成果和思考智慧。首场活动“甲骨文剪纸定格动画”中,导师郭林强引导市民选择合适的甲骨文作为动画情境的组成元素,使用定格动画技术制创作出自然主题的甲骨文剪纸定格动画。
“甲骨文立体贺卡”活动中,市民首先通过学习掌握几种立体贺卡的立体结构制作技艺;然后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法和部分自然主题(植物、农耕、气象等)的文字;最后构想三千年前古人的生活场景,将甲骨文融入立体纸艺当中,创作出能自由开合产生三维动态效果的甲骨文立体贺卡。
手风琴书又称隧道书,这种独特的书的页面不是翻开的,而是拉开的,通过开窗式的页面可以看穿全书,产生一个迷你剧场的效果。“甲骨文手风琴书”活动,引导亲子使用甲骨文素材制作出手风琴立体书从远到近的不同景象,最后组合创作出甲骨文手风琴书。
“甲骨文中的造字美学”系列活动,环节设计涵盖讲解、设计、制作、分享等多种形式,互动体验性强,从文字学视角引导市民重新认识日常熟悉的汉字,可以让市民了解中国汉字起源、加强传统文化自信、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同时增加一种感受生活的新视角。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