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主动精神 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

陈雷刚
2023-10-17 10:44
摘要

深刻把握广东改革发展中所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对于我们增强历史自觉,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提要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发扬斗争精神,主动担负历史使命,自觉引领和坚决破除制约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动创新创造,才能在改革开放中谋得竞争优势,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发展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既是对遵循和运用历史规律内在要求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认知,彰显了在新征程上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的高度历史自觉。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率先改革开放,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走在前列”标准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书写了尊重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进步的生动答卷。深刻把握广东改革发展中所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对于我们增强历史自觉,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历史规律,学悟科学理论,赋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理论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客观规律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适应的辩证运动过程,以及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

掌握历史规律和科学理论是广东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40多年来,广东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断打破原有的生产关系,构建新的生产关系,以更加适合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引,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广东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将中央的诸多规划和设想付诸实践、大胆创新,率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开创提供鲜活素材和关键场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示范样本。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广东提出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等战略目标,为广东改革发展定向导航、注入动力。广东结合省域实际先后提出“1+1+9”工作部署、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东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领悟其内涵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取得新突破。

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未知,赋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思想主动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意味着对正确思想的主动学习、主动接受和主动实践,而不是被动应对,是基于自身利益驱动和价值判断而由思想主体主动进行的思想观念转变和创新过程,因而具有历史主动性。

解放思想伴随着广东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改革发展每一项措施的出台和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结出的硕果。40多年来,广东大致经历了四次大的思想解放。1978至1984年,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重要成果,就是广东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思想;突破了社会主义不能发展非公经济的框框,确立了以发展为纲的思想。1992至1998年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使广东彻底打破“姓资姓社”传统思维模式,进一步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理论问题,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推动民营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大增强。2007年至2012年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让广东取得了发展理论的新突破,形成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科学发展战略和措施,促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新时代以来的第四次思想大解放,让广东深化了对“三新一高”的认识,推动广东从不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思考改革、谋划开放、推进创新,形成了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新认识。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解放思想,从不合时宜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利益固化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三新一高”的传统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以空前的历史主动性去探索未知,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才能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开辟新篇章。

立足客观实际,把握时代大势,赋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战略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运动规律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在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从时代大势出发调整战略策略是广东改革发展始终掌握战略主动的重要依据。40多年来,广东顺应历史大势,不断调整改革发展思路。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从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地缘人缘优势出发,主动请求中央允许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率先创办经济特区、率先推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立足区域发展差距大这一实际,广东从省情、民情出发把握客观规律,先后主动谋划了“中部地区领先、东西两翼齐飞、广大山区崛起”“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省域部署,扎实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前瞻性布局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2023年,广东之所以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也是基于世情、国情、省情三重战略考量,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任重道远。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坚持立足客观实际,深刻认识省域资源禀赋、独特优势和存在问题,主动全面部署系统性和全局性战略布局,才能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新局面。

坚持人民至上,发扬为民精神,赋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主体主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人民群众中孕育着伟大的实践创造力和历史推动力。人民群众是生成历史主动精神的基础。

广东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充分彰显以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为导向来谋求发展的历史主动精神。40多年来,广东回应人民需求,在集中人民智慧中推进改革发展。一是回应人民需求是推进广东改革发展的出发点。新时代以来,广东先后实施“民生十项办事机制”“民生十大工程”;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对口帮扶,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园,探索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飞地经济模式,充分践行人民共享和协调发展理念。二是尊重群众首创是推进广东改革发展的动力源。广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注重主动激发和引领来源于民间的活力和动力。华为、腾讯、大疆等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等,都是尊重群众首创、引领基层探索、注重民生导向的结果。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的主观能动性,站稳人民立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主动担当作为,发扬斗争精神,赋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责任主动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既回应时代关切,又在解答时代难题中不断扩展问题视域,为解决社会发展矛盾奠定了方法论基石。

广东改革开放史是一部通过实践推动广东实现历史性跨越、历史性变革、历史性转折的发展史。40多年来,广东担负历史使命,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彰显了历史主动精神中实现历史自觉意识与责任担当的统一。一是在担负战略使命中展现历史主动。广东改革开放45年,就是把握历史时机,不断将担负重大战略转化为广东机遇的发展史。从创建三个经济特区、设立珠三角经济开放区、赋予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到新时代党中央相继赋予的“双区”建设,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广东自觉承担起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抢抓机遇,不断通过重大战略聚合要素资源、引领改革发展,实现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在推动改革创新中展现历史主动。40多年来,广东敢为天下先,不断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实践,率先进行价格、商品流通体制、金融体制、产权制度、财政体制“大包干”、扩大企业自主权等改革;全方位推进农村市场化、国有企业、外贸体制、投融资体制以及行政审批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扎实推进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顺德、南海等六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先后在制度创新上创造1000多项全国第一,推动广东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走在全国前列,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40多年来,广东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先后推动依靠科技成果交流会、技术交易会培育技术市场,成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实施科技兴粤战略、构建创新型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不断聚集创新驱动的“软实力”,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实现了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历史性变化。三是在引领对外开放中展现历史主动。从“四个窗口”到“两个窗口”,广东一直肩负对外示范、对内引领的历史使命。40多年来,从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实施外引内联策略,到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粤贸全球”“粤贸全国”计划,再到以广东自贸区建设引领制度型开放,举全省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广东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型经济持续走在全国前列,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发扬斗争精神,主动担负历史使命,自觉引领和坚决破除制约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动创新创造,才能在改革开放中谋得竞争优势,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发展主动权。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