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展现中外文化产业交流的盛大图景;“新国潮·新文创·新消费”文化展览带动全国的“国潮”新风尚……近年来,深圳不断优化政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与新业态,奋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圳文化产业保持长期快速增长态势,整体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文化企业
在创新创意驱动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深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实现深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文化产业是重要一环。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占全市GDP比重超过8%。2022年6月,深圳成为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超过10万个,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黄金珠宝、文化装备研发制造等诸多行业领域都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文化企业。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含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1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1家,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2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超过1万家,就业人数近20万人,合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实现税收超过150亿元。园区业态门类齐全,园区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得益于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和毗邻港澳的优势,深圳还积极拓展海外文化市场,文化贸易总量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每年均有多家企业入选“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
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当下,一个文创产品或者一部影视剧作品让一座城市“出圈”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正是文化产业愈加受到重视的原因所在,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依靠的便是创新创意的驱动。
今年8月18日至2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的首届“新国潮·新文创·新消费”文化展览会,助力打造深圳国潮文化新高地,令人惊艳。四大主题展区,超500家单位参展,展品种类涉及文旅、文创、艺术、科技多个领域……在这个展览会,传统与现代融合激荡,赏“风花雪月”、看“锦绣中华”、览“世界瑰宝”、品“非遗国潮”;创意与科技激情碰撞,新景象、新模式、新体验迭出,新生代迎来新机遇、新舞台。
深圳正大力引导支持“文化+”新兴业态发展,每年认定奖励一批优秀新兴业态文化企业。通过研究编制《深圳市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时尚创意产业圈、数字创意走廊、文化装备研发中心、大湾区影视产业基地、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湾区演艺之都、国际知名黄金珠宝产业中心、全球游戏电竞之都以及高端工艺美术集聚区将被打造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十大增长极”。
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不断做大做强
今年6月举行的第十九届文博会又谱写出浓墨重彩的新华章。自2004年创办以来,文博会不断集聚产业资源、展示发展成果、扩大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优质文化产业项目,成为彰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和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与引擎。据统计,首届文博会举办时,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不足3%。而从那之后的19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线下展示交易规模也达到12万平方米,展商数量从700多家增加至3596家,连续14年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10多个增加到108个,海外专业观众增至2万余名。文博会正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升级。
在文博会的影响与带动下,一个个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也不断做大做强。2009年,深圳在国内较早组建了文化产权交易所;2011年,参与设立了首只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2013年,深圳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数字出版基地等也落户深圳……这些平台的建立都将成为文化新型业态的培育基地。
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圳将打造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更丰富、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和新型文化业态更多元、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高的文化产业。
(原标题《深圳文化高质量发展 | 不断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书写创新创意文化的深圳答卷 》)
编辑 张玉洁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