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内心并非是要么“强大”,要么“脆弱”的。我们都在一定意义上拥有着强大的内心,但也永远存在着提升的空间。锤炼出强大内心的意义在于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时刻保持清晰的思维,能积极主动地处理问题,摒弃周围环境带来的干扰。
埃米·莫林是国际知名的认知行为专家、心理疗愈师。TEDx超人气演讲者,在全球心理咨询行业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她被《福布斯》称为“思想领袖明星”,被《卫报》称为“当代心理自助大师”。《反脆弱:内心强大者的高情商法则》这本书是她的首部作品,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引进出版。
在埃米·莫林看来,内心强大也并不意味着逼迫自己成为无坚不摧的机器人,也不意味着忽略自己的情绪,强迫自己独自面对一切。埃米·莫林将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案例结合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深入讲解13种需要我们摆脱的坏习惯,帮助读者找到自己思维上的盲点,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时刻保持清晰的思维,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反脆弱:内心强大者的高情商法则 》
(美) 埃米·莫林 著
张其帷 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20年7月
精彩试读:
劳伦相信她那强横专制、爱管闲事的婆婆就算不会毁了她的整个生活,也会毁了她的婚姻。以前她只是觉得婆婆杰姬非常令人讨厌,自从她和丈夫有了两个孩子后,情况变得更糟了,她发现婆婆的行为几乎已经达到让她无法忍受的程度了。杰姬每周不请自来地造访劳伦的家,劳伦发现她的到来非常干扰自己的家庭生活。出于工作原因,劳伦每天只有几个小时可以陪伴可爱的女儿们。
而最让劳伦心力交瘁的是,婆婆总在尝试挑战她在女儿们面前树立的权威形象。杰姬常常会对孩子们说“你们知道,只看一会儿电视节目是不会对你们有害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们的妈妈总是说你们不能看电视”或者“我允许你们吃些饭后甜点,但你们的妈妈说这里的糖分对健康有害”。婆婆有时候会教育劳伦,抨击劳伦“新时代”的教育方式。她也会提醒劳伦,说她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看电视、吃甜点,现在看来也没有引起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对于杰姬的评论,劳伦常常报以礼貌性的点头和微笑,但内心深处却是翻江倒海般的不爽。慢慢地,劳伦甚至讨厌起杰姬来了,于是她常向丈夫抱怨婆婆的行为,但是每次丈夫都会敷衍了事,说“你知道她就是那样的人呀”“别在意她的话,她还是为了孩子好的”诸如此类的话。劳伦发现当自己和朋友们抱怨杰姬时,她会感到特别解气——她的朋友们会亲切地称杰姬为“怪物婆婆”。
而某一天,压抑的愤怒最终还是爆发出来了。事情的缘由是杰姬建议劳伦多做些锻炼,因为她看上去好像长了些肉。这样的评论碰触了劳伦的底线。她以风暴般的速度冲出家门,彻夜未归。在姐姐家借宿的第二天,她仍然没有回家的意愿。她害怕一回去就得任凭杰姬唠叨个没完,抨击她不应该这样离家出走。也就是
在那一刻,劳伦忽然意识到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不然她的婚姻就要亮红灯了。
劳伦希望和我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帮助她忍受婆婆的评价,不要再因此失去理智。然而,在接受了几次心理治疗之后,她发现自己其实更需要学会的是,以积极的态度采取行动去预防问题产生,而不是被动地承受杰姬评论带来的伤害。
我要求劳伦完成一张关于她生活中分配精力的饼图,其中包含工作、睡眠、休闲、家务,当然也列明了和杰姬在一起的精力消耗。我又要求她完成第二个饼图,来显示她在每一项活动上花的具体时间。当她完成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在这些事情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失衡。虽然她每周仅仅和婆婆有5个小时左右的
时间在一起,却至少要花费另外5个小时去琢磨和鄙视她。这一项练习帮助她了解到她把干涉自己生活的权利交给了婆婆,而她本可以把花在讨厌杰姬上的时间和精力交给丈夫和孩子,来改善她的家庭关系。
当劳伦意识到自己给了婆婆太多的权利时,她选择做出一些改变。她和丈夫一起商量,着手建立维持家庭关系健康的底线。他们一起制定了家庭规矩来摆脱杰姬对这个家造成的影响。他们告诉杰姬,她不可以再不请自来。他们会在想见她的时候邀请她来家中共享晚餐。他们还告诉杰姬,她不可以再挑战劳伦作为孩子母亲的权威。如果她做了,那么她将被请出家门。劳伦也选择不再对杰姬抱怨。她意识到和丈夫或朋友宣泄不满只会加剧她的沮丧程度,还会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
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劳伦开始感觉慢慢找回了自我和本属于她的家。她再也没有对杰姬的拜访感到糟糕透顶,因为她知道她不用在家里继续忍受杰姬粗鲁的对待。相反,她可以完全掌控家里的大事小情。赐予他人影响你的权利会压得你喘不过气,给予他人控制你思想、感受或行为的权利会使得你几乎没有办法变得内心强大。
以下说法有你比较耳熟的吗?
·得到批评或其他的负面反馈,会让你觉得自己被严重冒犯了,不论这些反馈来自何方。
·别人总让你气急败坏,说出或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依照别人的意愿做事情,为别人轻易更改自己原先的目标。
·你的一天是晴是雨取决于他人如何对待你。
·别人请你做事,虽然很不情愿,但你还是会勉强着把事情完成。
·你努力工作以确保他人看到你的闪光点,因为你的自我价值取决于他人怎么看待你。
·抱怨讨厌的人或环境消耗了你很多时间。
·你常常抱怨“不得不”做的事。
·你不遗余力地逃避让你不适的感受,比如尴尬或悲伤。
·很难划定底线,但会痛恨那些浪费你时间和精力的人。
·当别人冒犯或伤害你时,你会憎恨他们。
你存在这些问题吗?攥紧自己手中的权利在于,你要充满自信,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论周围的人和环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会丧失自己的权利劳伦很确定自己想要做一个好人,所以她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妻子意味着要不惜代价地包容她的婆婆。她觉得要求婆婆不得再踏入家门是一件很无礼的事,所以尽管受了伤害,她还是非常犹豫是否该把话说出口,并最终选择了忍气吞声。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她得以知晓健康的底线并不意味着刻薄或不敬。相反,制定家中的规矩是为了整个家庭生活的健康,也可以减少她很多心理负担。在任何时候,当你不为自己设定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的底线时,你就是在冒险予以他人权利。邻居请求你的帮助,你不敢向邻居说“不”;一个常在电话中抱怨不停的朋友给你打电话,你还是会在铃响的第一时间接通电话。为避免说“不”而不情愿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把自己的权利拱手交给别人。如果你不愿意为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任何尝试,那么你就是在允许他人从你身上掠走本属于你的东西。
缺少情绪界限也会产生同样严重的问题。如果你不喜欢某人对你的态度,而你并没有站起来抗议,那么你就是在给予别人干涉你生活的权利。
■放弃自己权利产生的问题
劳伦给了婆婆影响她的傍晚如何度过的权利。如果婆婆登门,那么劳伦会很生气,因为她会失去和孩子们共处的甜蜜时光。只有婆婆没有登门,劳伦才会感觉到闲适。但其实是她自己允许婆婆的行为干
扰她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并对婚姻造成了影响。劳伦本可以在茶余饭后和丈夫或朋友们闲谈有趣的事,但她把全部精力都浪费在抱怨杰姬上了。如果她得知晚上杰姬会来家里,她会对下班回家一点也不兴奋,甚至会刻意加班。她失去权利的时间越长,修复自我的希望就越渺茫。
以下列出了一些丧失自己权利产生的问题。
·需要他人掌控自己的情绪。当丧失自己的权利,你会变成一个在情绪上完全依附于他人和外部环境的人。你的生活会变得像在坐过山车。当事情顺利的时候,你会感觉很棒。而当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
时,你的想法、感受和行为都会随之改变。
·允许他人决定你的自我价值。当把自我价值的决定权交给他人时,你永远都不会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别人对你的评价有多好,你就只能做到多好,而你也没办法获取更多的满足感。
·拒绝面对真正的问题。放弃自己的权利意味着你将无药可医。你无法专注于寻找能改善情况的方法,却只会为出现的问题找借口。
·你总是受害者。在人生这部汽车中,如果你坐在副驾驶而不是驾驶的位置上,你会经常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感到糟糕,或者经常被迫做你很不情愿去做的事。你会责怪他人而不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对批评非常敏感。你丧失了对批评的评估能力。相反,任何人说的任何话你都会走心,也会在心里放大这些负面的评价。
·失去了自己的愿景。如果他人控制了你的目标,你将没办法建立自己想要的生活。给予了他人转移目标的权利,你将没办法努力朝着目标前行。
·破坏了关系。如果你不和伤害了自己的人谈谈,你会让他以你不喜欢的方式继续对待你,你的怨恨会不断变大。
......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