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未来“长”这样
东莞+
2023-09-29 08:46

承载着千万人口对美好文化生活以及未来博物馆的想象与期待,备受市民关注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终于迎来开工。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内景)效果图

先用一组数据来回应大家对东莞市博物馆新馆的好奇。新馆位于东莞市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东侧,占地面积53422.13平方米,建筑面积40930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1层,投资约8亿元。

作为东莞市文化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建设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东莞市博物馆新馆以“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为使命定位,建成后将打造成为文化强市标志性文化设施、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的博物馆。

新馆建成后,会是一座什么风格的博物馆?之前曝光的新馆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已经给出答案——“山水之城 立体园林”。这一设计方案由莞籍知名建筑专家何镜堂院士团队量身打造,在满足博物馆现代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东莞地域文化特色,以山水意象和岭南庭园为切入点,凝练为“山水之城 立体园林”的设计概念,用整体起伏有致的屋顶来表达山水意境,以错落堆叠的建筑盒子建构立体文化聚落,将公园景观与建筑景观融合成为市民的活力滨水空间。通过建筑体量的有机组合,以及岭南特色灰空间的利用,形成适应岭南气候的廊、巷、庭、园空间系统;室内展览空间与室外景观空间相互交融,不同标高的平台与绿化景观连为一体,形成通透立体的新式岭南庭园,为博物馆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以其独特的舒展、优雅的姿态为市民提供一种新的观展体验。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效果图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主要功能区包括陈列展览区、藏品库区、社会教育与综合服务区、行政管理区、业务科研区、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场等。其中,展厅建筑面积为12727平方米,展厅净面积约8900平方米。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数字展览、儿童展览组成,主题涵盖考古、历史、人文、艺术、儿童教育,将从不同维度全面立体呈现莞邑文脉、岭南文化、中华文明、世界文明。

根据《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相关公式计算,新馆年观众量合理限值为80万-100万人次,高峰限值可达120万人次。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效果图

展望

2026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期待遇见

“新馆设计很漂亮,很期待!”“期待2026快点来!”“期待遇见新馆!”……9月28日上午,备受各界期待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终于正式开工,对这座位于市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东侧、计划于2026年10月完成展陈布展施工并试开馆的新馆,大家不禁又多了几分期待。

高规格、高标准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完美契合“双万”东莞城市形象气质与千万人口多样化、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勾起社会各界满满的期待,并不让人意外。尤其是在看了由莞籍知名建筑专家何镜堂院士团队量身打造的设计方案及效果图后。

“特别高大上!”参加完开工仪式,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学生黄锦莹进一步增进对东莞市博物馆新馆的了解。她说,希望新馆能够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让我们不仅在书本中了解历史,还能通过博物馆的亲身体验,增进对历史的了解。”

面向未来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自然科技感满满。据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透露,新馆将通过智慧化建设,围绕空间环境、信息生态和管理服务三个方面,以“人、馆、物、展”为主线,以藏品业务为核心,打造藏品保护、安全管理、研究交流和公共服务全链路数字化体系,形成有特色、可扩展、能推广的建设模式。

“希望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早日建成!”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馆长朱红宇表示,对这座“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的新馆期盼已久,如今终于在东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大背景下顺利开工,相信建成后的新馆必将成为东莞新的文化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更好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往打卡。

有更多更丰富的公共空间,有更多更好的精品展览,有更多的教育空间……面对现已开工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众多市民群众说出了自己的期待。而这些期待,都将得到满足。

以“山水之城 立体园林”为设计概念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将把公园景观与建筑景观融合成为市民的活力滨水空间,把不同标高的平台与绿化景观连为一体形成通透立体的新式岭南庭园,创造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新馆展陈体系将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数字展览、儿童展览组成,主题涵盖考古、历史、人文、艺术、儿童教育,从不同维度全面立体呈现莞邑文脉、岭南文化、中华文明、世界文明。按初步规划,新馆开馆时拟同时推出1个基本陈列、2个专题展览、2个临时展览、1个数字展览、1个儿童展览。

2026,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期待遇见!

位于莞城新芬路科书博广场的东莞市博物馆于199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延伸阅读

东莞市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20世纪20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莞邑进步人士认识到一所近代化的博物图书馆对莞邑人民文化普及的作用。在各方努力下,1929年,东莞市博物馆前身——东莞博物图书馆(东莞人民公园内)诞生,成为岭南地区民间出资建设的第一家博物馆。

因经费与藏品不足旷置了一段时间后,1932年5月1日,东莞博物图书馆开放。1932年至1937年,东莞博物图书馆收藏了众多乡邦文献,印刷代售了多本古籍善本,传承着东莞文化。

1938年10月,东莞沦陷,东莞博物图书馆被侵华日军占领,藏品遭到极大破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博物图书馆曾简陋复馆并做过党员培训的场所。因经费不足,1949年至1959年十年间,东莞博物图书馆归于沉寂。

位于东莞市人民公园的东莞博物图书馆

1959年,东莞博物图书馆获县委拨款大修,更名为东莞县博物馆。东莞县博物馆以征集文物、解决藏品问题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文物征集工作,以及到各镇街、阮涌口估衣店及广州市文物商店设点收购文物,藏品得到了极大丰富。

1973年,国家文物局领导和专家一行到东莞视察,时任东莞县文化局副局长的房松青抓住机会、全力争取,促使故宫博物院调拨了108件珍贵文物,其中陶瓷53件、玉器29件、杂项26件。

1994年,东莞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东莞市博物馆(莞城新芬路科书博广场)对外开放。新馆楼高五层,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一至三层为公共开放区,设有服务台、临时展厅、专题陈列区、互动体验厅以及《古代东莞》基本陈列。四、五两层为办公区。设有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考古与研究室和金鳌洲塔管理所6个职能部门,架构日趋明晰。

作为东莞唯一的市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东莞人文记忆的殿堂和市民的精神家园。截至2023年8月,东莞市博物馆藏品总数达33573件,珍贵文物达1566件。一级文物34件,二级文物184件,三级文物1348件。

步入新时代,东莞市博物馆在东莞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大背景下迸发新活力,华彩宫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神秘古蜀国 理解三星堆”特展、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等系列展览备受欢迎,火爆出圈,登上“中博热搜榜”全国前十。2022年至今,东莞市博物馆连续入选全国热搜百强博物馆。

2023年3月28日,以东莞市博物馆为龙头的东莞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成立以来,整合收藏研究、展览、教育、传播资源,博物馆之夜等活动频频出圈,精彩特展不断,在东莞和大湾区掀起了一波“博物馆热”,联盟从成立时的21家成员单位发展到了28家。

未来,“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将成为东莞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底蕴的文化强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的博物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内涵,打响“育美东莞”品牌,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原标题《文化强市丨立足东莞地域文化特色,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未来“长”这样》)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