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总队深圳第一支队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助力25名战士圆梦军校

深圳特区报记者 唐光明 通讯员 时羽龙
2023-09-27 14:50
收录于专题:国防特报
摘要

这是该支队创新举措大力培养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支队紧盯人才队伍建设,仅今年就有25名战士考上军校。还有2名战士分别斩获武警部队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理科类、非理科类状元。

“想到和得到的中间,还有:做到!”近日,广东总队深圳第一支队组织的考学提干经验交流分享课上,以武警部队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武警工程大学的上等兵刘晨晖这样说。这是该支队创新举措大力培养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支队紧盯人才队伍建设,仅今年就有25名战士考上军校。还有2名战士分别斩获武警部队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理科类、非理科类状元。

“推动强军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离不开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支队政治委员孙雷介绍,他们紧盯人才培养,以每年考学、提干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按照“菜单式”培训帮带、“点线面”聚力引导的思路,倾力打造考生专用“备考课堂”“考学集训队”“心灵疏导站”等服务平台,为官兵创造良好成才环境。

针对备考战士文化基础不同、学习资源分布不均匀等实际情况,该支队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通过定期组织模拟考核、成立“毕业干部+各专业大拿”答疑讲解团等方式,为备考战士量身定制辅导计划,设计“私人定制式”考学规划路径,切实提高官兵学习效率。以建立“系统化+碎片化”学习矩阵为导向,为备考战士减轻任务负担,挤出充足的备考时间。解决备考人员因担负执勤任务,导致课堂辅导难集中、学习时间难固定等现状。

军事训练摸底考核,少数官兵出现军事体育不达标、公共课目训练不过硬的问题。于是,支队要求每季度组织会操,每月组织全员、全岗位抽考评比,全面以考促训,并结合“四会”教练员考核评比、军事体育运动会、对抗比武等时机;把各类考核评比成绩张榜公布,将成绩与干部任用、警士选晋、先进评比挂钩,倒逼官兵聚精会神投身练兵备战。

“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只有抓住为战育人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该支队支队长万琦涛告诉记者,在人才工作研讨会上,支队党委思想高度一致:对全体官兵进行摸底,结合个人特长和岗位需求进行针对性、多方位锻炼培养,让官兵在学中干、干中学,让人才边工作、边学习、边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岗位实践、院校培训、任务锤炼等方式,让人才得以学习充电,不断提升能力素质。

今年以来,该支队精心组织“四会”教练员达标考评暨战训法集训、“三会一好”政治教员集训及“两支队伍”“三员一长”等各类人才培训。聚焦备战打仗人才需求,积极推进育人体系建设,探索分层次、多渠道培养路子,通过学习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精神,压实干部骨干训练教学责任,建立教练员“每月考核、季度考评、年终比武”制度,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育人质量有保证。

“我中队有2名战士成功考学提干。”该支队执勤五中队指导员孙畅畅高兴地告诉记者,支队积极为备考战士排忧解难办实事,定期专门召开恳谈交流会,帮助参考人员先后解决了各类资料难归拢、备考心理压力大等10余个现实困难,帮助战士圆了“军校梦”。

(原标题《助力25名战士圆梦军校,包揽2023年武警部队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理科类、非理科类状元——广东总队深圳第一支队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培植“激励树” 结出“人才果”》)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唐光明 通讯员 时羽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