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坑15号楼下大排档晚上太吵了”“二房东收的水电费高得太离谱了”“要加大城中村中介乱贴广告的治理”……近日,在宝安区沙井街道后亭社区东边坑小红格意见征求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小红网格服务专员现场一一回应。会后,社区随即启动了群众诉求协调处理机制,所有问题或诉求在一周内全部给予了妥善解决,赢得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这是该社区建立“群众诉求服务小红格”机制,突出源头治理,立足“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预防在先”,着力化解群众的诉求的一个缩影。
后亭社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人,辖区有物业小区4个、城中村5个、出租屋397栋、有工业园区5个,工业企业650余家,属人口高密度社区,存在着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和矛盾纠纷多等问题,怎样从治理的机制、路径上寻求突破,成了推进社区治理的关键。
今年以来,后亭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党建引领,聚集群众诉求,着力打造“群众诉求服务小红格”,推动治理力量在“格”整合、诉求在“格”化解、服务在“格”延伸,切实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持续优化便民惠民服务,不断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夯实“红色阵地” 全域精细“分格”
按照区域性、整体性、适度性为原则,后亭社区以物业小区、城中村片区、商业街区、工业园区等为基本单元,将社区精细划分成10个片区“小红格”,其中物业小区格3个,城中村格5个,工业园区(商业)格2个,形成社区党委大网格—片区小红格—基础网格三级网格工作体系。同时,在人口密集的城中村还设置了微网格(楼栋格),以3-5栋房屋为1个微网格。通过物理空间细分,以缩小治理的颗粒度来增强治理的精准度。
在此基础上,社区利用闲置的核酸屋、公用房间或商铺共用等形式,在每个“小红格”因地制宜设置群众诉求服务微站,实现有牌子、有窗口等“七有”,将群众诉求服务站打造成为集民意收集、诉求化解、法治宣传、网格议事、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化解诉求,“零距离”服务群众。
记者在现场看到,微站还配置了桌椅、饮水机、充电宝、雨伞、图书、急救药箱等设备,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便民服务。城中村的微站还根据需求,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爱心义诊、爱心义剪、困难帮扶等暖心关爱服务。
整合“红色力量” 全员参与“入格”
与全域精细分格相匹配的是体系化的力量下沉,即将现有“条”上的人员、服务、管理更多的向“块”上聚集,实现全员下沉入格。社区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小红格”格长、社区股份公司董事担任副格长,统筹社区的治理资源,真正落实党委班子在“块”上的治理责任。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整合各类治理资源,加强小红格治理力量,社区建立了由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网格员、整治队员、社区民(辅)警、驻点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小红格”服务团队,负责格内社情民意收集、群众诉求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同时在“小红格”内,坚持条块结合、属地管理,把社区有关工作沉入“格”内,形成“一岗多责、巡办合一、即查即办”的治理格局,有效解决“组别壁垒”、工作不协同的问题,实现更顺畅、更直接、更直达末梢的治理。
“作为一名网格员,除了采集信息、排查隐患等常规工作外,在‘小红格’机制的引领下,拓宽了工作范围,多元力量入格,工作也更好开展了,有些矛盾纠纷可以更快化解了”,网格员廖兴华如是说。
筑牢“红色堡垒”,全面覆盖“强格”
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红色堡垒”作用,更好的赋能基层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后亭社区通过打造党建“小红格”,激活“红色细胞”,打造距离群众更近、更亲的“红色引擎”。推动党员入网进格,引导工作站和股份公司党员深入“格”内化解诉求、楼栋党员浮出“格”主动服务、包挂点部门党员下沉“格”配合治理。在“小红格”建立网格党支部,由社区党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对已成立党支部的物业小区,由格长担任支部第一书记。定期召开“小红格”支部会议,发挥“格”内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定期开展走访巡查、纠纷调解、网格议事、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支部统筹、网格吹哨、党员报到、上门服务”的治理格局,实现了组织有活力、党员有作为、群众得实惠。
“当居民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和伙人,就能聚焦共同的目标,凝聚多元力量。”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居民即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在党建引领下,统筹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后亭社区依托群诉服务微站,建立了10支260余人组成的“小红格”志愿服务队,在格内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规范停车、纠纷调解、安全防范及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激发群众自治潜能。“我现在退休了,比较有空闲,希望能为社区治理做点贡献”,家住东边坑的党员志愿者唐烱洪每天都会到群诉服务微站“坐班”半天,接待来访群众,或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便利服务。
为引导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该社区还在每个小红格成立了由网格支部书记、网格员及党员、居民、楼栋长、业主代表等组成的小红格议事会,搭建协商议事平台,通过网格问事、协商议事、为民办事、自治管事等方式,化解群众诉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现在小区的环境更美了,小区活动也变多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了,这要感谢小红格议事会”,9月7日,在雅苑小红格议事会上,出席会议的居民王小平为议事会竖起大拇指点赞。雅苑小红格议事会每月定期开展议事活动,聚焦业主关注的揪心事,共同商量解决之策。该小区公共空间有限,1800人的小区10岁以下的小孩就有300多人,经常出现嬉戏打闹、随手扔垃圾现象。为此,议事会本着“有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原则,经过议事协商,大家决定督促物业加强对住户特别是小孩文明行为的宣传教育,做好卫生、秩序的管理,同是由支部牵头成立护苗志愿服务队,做好孩子们的安全守护,受到业主的交口称赞。
这些活跃于大街小巷的党员、志愿者、议事会成员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力量,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提升“红色动能”,全链闭环“强格”
化解群众诉求,发现得了、发现在早是前提,后亭社区通过“群诉服务小红格”机制,坚持从“等群众来”到“找群众去”。小红格每周召开群众意见征集会,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自6月份以来,各小红格共收集260余条意见建议。同时,推行“五访”工作法,即格内工作人员实行定点接访、上门走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及时回访,用心用情化解群众的诉求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你们来得真快,谢谢你们地调解,以后我们会处理好邻里关系”,9月19日上午,住在新村东10号6楼的刘某和5楼的张某,因阳台漏水发生激烈争执,甚至要“动粗”,正在巡查走访的格长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耐心调解,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和解。
群众诉求化解得了、化解在小是关键,后亭社区坚持从“被动应付”向“主动解决”转变。建立“每日巡+随手调”工作机制,小红格工作人员每天在“格”内巡查走访,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地缘优势,对发现的小纠纷当场进行“短、平、快”随手调解,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和反弹。今年以来,社区共收集群众诉求650宗,当日化解580件,当日化解率达89%,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同时,认真落实“分格发令、部门执行”机制,根据诉求内容、紧急程度进行分级分类,按照权责范围逐级上报给上级相关部门,形成“精准”吹哨、“高效”报到、应哨结果和评价意见反馈的工作闭环,有效解决社区层面难以化解的重大群众诉求。截至目前,社区共发令10余次,部门及时执行率100%。
打造群诉服务小红格,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通过分格、入格、升格、强格等路径,推进“群诉小红格”创新探索,初步实现了组织体系“一体覆盖”、诉求化解“一步到位”、政策法规“一传到底”、网格团队“一专多能”、党群关系“一网情深”的目标。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知、难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结”是打造‘群诉服务小红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后亭社区党委副书记胡利潮如是说。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有效延伸了社区治理的触角,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提升了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