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制造名城,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湖南行走进株洲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通讯员 刘小鸥 文/图
2023-09-20 17:26
摘要

2023航博会举行在即,9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湖南行走进株洲,探访“硬核”名城的魅力。

株洲是全国唯一的也是全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被誉为“全国航空工业的摇篮”。此外,株洲的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又与北斗产业天然适配。北斗系统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实时监测功能,对相关车辆、船舶、渡口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安全有序。2023航博会举行在即,9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湖南行走进株洲,探访“硬核”名城的魅力。

探访通用航空领域产业发展秘诀

采访团首先来到株洲芦淞区,探访株洲航空产业发展秘诀。

芦淞机场展厅,一架如巨型蜻蜓的轻型飞机“惊艳”采访团的眼球。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轻型飞机名为“阿若拉”,是一款轻型运动飞机。山河科技于2002年涉足通用航空领域,2008年正式成立。今年9月8日,山河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黄兴介绍,城市超高层建筑火灾消防是世界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公司突破性的研发了一款具有实战能力的智能化消防救援系统,即高层建筑消防系留无人机系统。该系统由大载荷系留式无人机、地面集成式移动平台、供电供液管缆等设备共同组成,可飞行120米高度执行灭火作业,是具备高层建筑消防灭火实战能力的新型消防救援系统。

截至目前,株洲通航产业链已经形成集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通航整机制造、通航运营和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拥有涉航企业45家,集聚全湖南省最多的通航运营企业,实现了国内通航飞机的全自主制造。

媒体团走访的另一家企业湖南翔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是湖南省首家航空应急救援企业,也是国内首个获批航空消防救援两型产品项目的企业。董事长欧德清介绍,去年翔为航空在湖南省森林防灭火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连续四个多月驰援株洲、永州、郴州、衡阳、怀化、娄底、邵阳等地区共13场森林火灾,5架飞机飞行时间突破500小时。

致力于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卫星生产基地

随后,采访团走进位于株洲经开区的北斗产业园。北斗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标志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株洲北斗产业园累计签约入园项目31个,签约资金超80亿元,园区产业不断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株洲椭圆时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户株洲北斗产业园的第一家企业,主攻通导遥一体化卫星研制方向。椭圆时空基于自建并运营的卫星星座——“星池计划”,为全球用户提供具有优势的多维信息融合数据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将在今明两年陆续发射更多新卫星。椭圆时空副总经理石佳介绍,椭圆时空“星池计划”致力于打造“通导遥”一体化低轨卫星星座,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数字生态网络,实现商业航天的应用闭环。

湖南赛德雷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入驻北斗产业园的另一家企业,该企业是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企业。据介绍,该公司研发团队是中国卫星制造业领域4支国家队其中之一,目前正在打造湖南省唯一一个AI卫星工厂,预计在2023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召开时具备一定的可展示性,年底将具备整个卫星投产的能力。

第三站,媒体记者们来到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卫星星座建设为牵引,建有完善的测运控体系以及卫星数据中心生产服务体系。太空星际技术总监汤大权介绍,“株洲星座”由16颗小型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是全省首个本土混合式InSAR(采用干涉测量技术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星座系统。

作为工业城市,株洲的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据的强势地位,直接推动了北斗的全球化应用市场开拓。截至目前,株洲市已有1万多台运营车辆、600余台渣土车、80余艘船舶安装北斗系统,中车株机实现北斗应用超过1.5万套。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湖南行走进株洲,“解码”制造名城》)

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通讯员 刘小鸥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