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说丨以文化城,看宝安乘着文化的翅膀御风而行

晶报记者 柯季
2023-09-19 18:47
收录于专题:晶视频
摘要

城市既是优质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8月17日至20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陆深圳滨海艺术中心,这部大热的IP舞剧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在宝安连续4天上演6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如果说台上的展卷人是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精神向导,那么不断将《只此青绿》等文艺精品引入城区的宝安,也如同一位气象宏大、视野宏阔的“展卷人”——以文化城,以文兴城,以文促城,在文化的氤氲与加持下,宝安正绽放出愈发迷人的光彩。

近年来,宝安的文化长卷徐徐延展,与日新月异的领湾之城交相辉映。今年6月,《剧院魅影》中文版落地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在宝安湾畔连演24场,打破了深圳音乐剧市场场次的最高纪录;7月8日,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大会的配套艺文活动——“领湾·空中草地音乐会”,连续两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屋顶花园奏响,音乐与科技实现了融合共振;8月20日,“国际团结杯”五国男篮赛在宝安体育馆打响;8月25日,2023赛季中超联赛第24轮继续上演……短短半年多,千余场文体活动为宝安注入了澎湃的文化动能,在宝安的文化画卷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与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志存高远的宝安,同样乘着文化的翅膀御风而行。宝安的文体活动,呈现出高密度、高规格、丰富多元、时尚现代和国际化的鲜明特质。透过这些高品质的文体活动,可以窥见与中央精神一脉相承的宝安文化战略,而欣欣向荣的文化,也为人们认知宝安、认识宝安、认可宝安推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人们看到了一个青春、时尚、活力的宝安,一个向湾生长、融湾发展、魅力无限的宝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源,历史绵延千年,这无疑为宝安的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从湾区粤剧节到宝安讲坛再到茅洲河龙舟赛……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将传统与现代的宝安元素完美融合,展现出极具传统韵味和时代气息的宝安文化特质。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面朝大海、面向世界,宝安的文化活动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接下来,包括2023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总决赛暨世界湾区帆船赛、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总决赛、第三届“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2023深圳宝安马拉松等国内外顶尖赛事也将陆续开赛……宝安文化的魄力与魅力、抱负与雄心,蕴藏在宽广的国际视野之中。

城市既是优质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文化是决定城市活力、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推动城市发展必须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经济为体,文化为魂,以文弘业、以文培元,倾力推动产业腾飞与文化蝶变同向而行,令宝安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目前,宝安区文化制造业产值位居全市前列,现有文化企业9300多家,2022年宝安区文化产业营收达到1277.87亿元。宝安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家,区级文化产业园区11家,汇聚影视、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终端设备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文化产业实力日益壮大。产业与文化相向而行、相互激荡,让宝安的发展更加“神形兼备”、活力四射。

风劲图新志,奋楫正当时。高质量的文化事业发展,助力宝安经济社会发展更上层楼,也助推了宝安气质的蜕变,令宝安更具温度和质感,青春、动感、时尚的城区“人设”更加深入人心。在文化力量的加持下,宝安正迈向更辽阔的未来。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柯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