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5分钟社会救援圈”火了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2023-09-11 23:56
摘要

近日,深圳宝安区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又火了,它被称为社会急救的“宝安模式”,更被列入区政府“十四五”规划和民生实事项目。

近日,深圳宝安区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又火了,它被称为社会急救的“宝安模式”,更被列入区政府“十四五”规划和民生实事项目。记者日前在深圳宝安区卫生健康局采访了几位参与共建该项目的主要成员,了解深圳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背后的社会考量和民生关怀。

深圳首创、国际领先的社会应急新模式

心搏骤停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到6分钟,每延长一分钟,抢救的成功率会下降7%到10%。

为了填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空窗期、同时进一步提升旁观者的救助率,早在2017年,深圳市宝安区就开始积极探索和打造四位一体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并积极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引、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全覆盖社会急救培训体系。

与此同时,宝安区还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军训课程,率先建立起宝安区智慧急救管理平台。今年3 月,宝安区红十字会又携手腾讯,在全国率先打造全民参与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借助腾讯科技向善的力量,联合开发“宝安区社会应急响应系统”,进一步探索“守护市民生命安全”的新途径。

目前,以应急开放平台为核心的系统模式已遴选出包括社区、学校、企业和场馆在内的49个示范点;在全区10个街道、9个部委办局、31个社区联合推动下、实现了在多种社会场景中落地试点,从而形成了“最小场景-社区志愿者力量-社康医院-区域人民医院/120”的社会急救闭环体系。

据悉,应急开放平台已在宝安区部署48套应急响应系统,连接2000多台AED。互联网一键呼救后,便可实现呼救方、社区医院、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四方视频通话,同时,社区医院在线指导,物业工作人员协调救助,志愿者取急救设备现场施救。

宝安区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宝安人民医院(集团)急诊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张文武对记者说,不管是培训人数、AED设备布局,还是院外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宝安区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

据介绍,宝安区的院外心脏骤停救治成功率已经达到4.65%,而国内最新数据平均水平是1.2%;在培训方面,目前宝安区已培训居民逾30万人次,远超健康中国行动对急救培训人数到2023年应达到人口数1%-3%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学员出手救人已有82例;而在旁观者的CPR实施率方面,宝安区做到了17.5%。

小培训撬动大民生,把第一目击者变成响应人

据了解,当心脏发生骤停时,有一个急救空窗期,也就是专业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的时间。如何动用社会力量,把第一目击者变成第一响应人,是成功救人的关键,也是整个“5分钟社会救援圈”项目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难点和重点。

“我们认为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急救培训的社会全覆盖,招募足够量的应急救护志愿者,二是要依托科技赋能,旁观者能够通过手机激活线上的值守志愿者和周围的急救志愿者,对事件现场进行有效的救援或者指导,及时进行急救操作,挽救患者生命。” 张文武说。

据悉,宝安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培训工作。2017年,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就专门成立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制作线上急救培训视频课件及线下的“五统一”培训课程体系;对一些重点人群,比如网格员、物业保安人员、公安协警干警等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部也积极发挥组织和动员力量。

“培训千万条,敢救第一条”。在培训技能的同时,培训人员还重点普及和重视急救意识和理念,强调敢于出手。

截至目前,宝安区储备急救导师近3000人,开展培训逾4000期,培训居民逾30万人次,宝安区内的志愿者认证已经超过1.4万人。

有几组真实案例也佐证了这一点。6月11日,流塘市场一宿舍,一名1岁半的男童溺水,呼吸心跳停止,孩子父亲用所学急救知识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紧急抢救;6月15日,福永新和社区一男童因异物卡喉昏迷,一外卖小哥及时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其施救,孩子转危为安……

宝安区卫健局副局长、宝安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徐海峰表示,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打造,正是得益于宝安区委区政府、区委组织部、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宝安区红十字会和各街道、各部门等多方联动,在宝安全区开展大规模应急救护培训。

新增150个示范点,携手科技持续探索创新模式

实际上,在探索和提升整体社会应急水平过程中,“社会共创”是核心,“多方联动”是引擎。在深圳,宝安区政府还积极牵手腾讯等社会力量,借助腾讯小程序、应急平台、5G等科技手段不断探索创新模式,这些都成为“5分钟社会救援圈”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战略中,社会应急本身是探索的重点之一。腾讯社会应急实验室拓展负责人胡晗翰表示,腾讯做社会化应急的目标,不是解决所有的应急事件,而是希望推动实现这样一个场景:有人遇到紧急事件,社会上的多数人能主动伸出援手;并且当他们伸出援手,所需的力量比如设备能及时到达,提高救助成功率;而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可以推广到更多社会场景中——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腾讯SSV社会应急实验室通过打造平台、捐赠设备、对外培训、输出能力等多种方式,持续在社会应急领域探索创新模式:即变偶发式急救为“网约式”急救。

据悉,腾讯的科技团队也在与时间赛跑。今年3月签约后,腾讯迅速上线了应急响应系统,到今年7月,小程序已更迭至2.0版本,目前该系统还在积极改进中。

如今,宝安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多方联动,会同腾讯,将共同深化“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探索,在总结49个首批示范点的工作经验基础上,将继续新增创建150个“5分钟社会救援圈”示范点,不断升级和完善“宝安区社会应急响应系统”,在示范点运作成熟之后,尝试全区推广。还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作用,利用全区党群服务阵地布局完善、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有重点、广覆盖、可持续的应急救护培训,提高社会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

同时,宝安区还将依托三级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发动卫健系统职工、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物业保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与群众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以及交通事故易发场所等重点区域周边群众积极参训,营造人人想救、人人敢救、人人会救、人人能救的社会急救环境。

接下来,宝安区将以“5分钟社会救援圈”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更多符合老百姓需要的党群服务生动实践,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原标题《深圳宝安区“5分钟社会救援圈”火了》)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琨亚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