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骄阳似火,将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照耀得更加璀灿闪亮,深圳正以饱满热情,迎接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到来。深圳学者李仕琼所著《山海经动植物初证》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深圳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总是能收获你以为的不可能。李仕琼为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有着深厚理工科学习背景,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获得了生物学硕士学位。自1992年从南京高校调到深圳工作以来,在深圳这片热土,她与文化产业结缘,并为深圳“文博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她新近出版的《山海经动植物初证》,是一本跨学科的专著。
动植物是古今地理志记述的重要内容,也是《山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海经》中对动植物的描述文字也几乎占到了总文献的一半,然而,历代研究者多是来自地理、历史、文字等领域的专家,竟少有生物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显然,加强生物学方面的专业研究,还原《山海经》动物植真相,剥去披在《山海经》身上的“怪物画皮”,对彻底还原《山海经》的真实面目有重要作用。因此,李仕琼的研究,首次以专业方法及纯科学精神,专门针对《山海经》中所描叙的动植物进行了专业、系统的辨析和论证,通过对《山海经》动植物全面的梳理和解析,为还原《山海经》本来科学、严谨的古代国家地理志身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随着研究的深入,李仕琼发现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非常有效,接下来将在《山海经》另一个重要核心领域——地名山川方面展开研究,计划再用二到三年完成这项工作,全面解读《山海经》山川地名,届时,《山海经》更多的谜团都可能得到进一步破解。
李仕琼说,当我们完全理解了《山海经》后,人们眼中呈现的是一个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生境的真实写照,那是一个仍然有象群、有犀牛的时代,鹿群随处可见,鸾鸡引人注目并成为吉祥物。那时大河奔流,我国东部很多地方成湖成泽,与今地貌相差较大。从山川记载并结合植物分布来看,那时的中华民族疆域辽阔,与《史记》所述的帝尧、帝舜、帝颛顼时代的疆域版图相当,佐证了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承兴旺发达。《山海经》中很多神话,值得深入挖掘与研究。
说到对《山海经》的研究,李仕琼说:“这还得感谢深圳这块神奇的土地,如果说不是因为来到深圳,在文化产业的浸染下,我也不可能开展关于《山海经》的研究。”正是基于深圳敢于创新并大力推动文化及产业发展的氛围,李仕琼基于兴趣开始聚焦古代历史地理文化研究,2014年经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探索古文明的地理密码》一书,六年之后又一力作《山海经动植物初证》正式出版。
李仕琼说,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腾飞的翅膀,那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与社会实践积淀下来的生存精华,是一种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培养基。
李仕琼认为,《山海经》中蕴藏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宝藏,甚至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李仕琼说,《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志,然而,流传几千年至今,《山海经》竟然蜕变成为一种志怪之书,成为人们茶余饭猎奇的谈资,这令她不能接受:“那种感觉就好像看到宝珠覆灰、利剑蒙尘,让人着实心痛。习近平同志说过,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我们对《山海经》的误解太久太深,是时候重新为《山海经》的科学性、真实性正本清源了。”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当下,开展对《山海经》这种关于中华民族远古历史、文化、地理、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科学的研究,这是新时代的新创举,也是深圳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李仕琼说,《山海经》是我们研究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与变化最珍贵的载体,研究好《山海经》,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变化发展的认识、了解和自信,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五千年来气候、地理以及民族的发展与变化,从而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新的参考与借鉴。
编辑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