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化遗产之旅|巴塞罗那,以高迪之名

文森特 文/图
2023-09-06 20:34
摘要

到巴塞罗那,有一个人的名字是无法绕开的,因为整座城市几乎最具盛名的建筑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他就是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

到巴塞罗那,有一个人的名字是无法绕开的,因为整座城市几乎最具盛名的建筑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他就是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今天,整个巴塞罗那共有9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高迪一人就贡献了其中的7座。

历史匆匆一页,就翻过去了百年,当无数的人们站在高迪的杰作前面,仍为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可以想见,百年前的它们是如何惊艳了世人、惊艳了世界。

彼时的巴塞罗那由于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急剧增加,建于中世纪的古老城墙内早已经是拥挤不堪。于是,一项至今仍为城市规划者引为经典的改造计划被提了出来——依托老城区向外拓展出约9平方公里的空间,用大量的网格状的道路将新的空间分成了500多个面积大致相等的街坊单元,每个街坊单元被规划成边长约为113米的近似正方形,并且面向路口的角都“切”成了斜边,成了规整的八角形;为了留足空间,街道规划的宽度达到了20米;不仅如此,所有建筑还被限制了高度,因为在设计者看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建筑从各个角度获得足够的采光。

那位设计者的名字叫塞尔达,从此奠定了今天巴塞罗那拓展区秩序井然的城市肌理。

十九世纪巴塞罗那的富豪们自然不能满足于近乎强迫症的城市规划,于是他们纷纷斥巨资营造出别出心裁的建筑,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也给建筑师们展现自己才华的提供了绝佳舞台。

高迪不仅生逢其时,而且运气还相当好,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古埃尔。正是这位杰出商人的赏识,一手把高迪带到了巴塞罗那的上流社会,从此高迪尽情施展自己天才般的创作,成了那个时代“最靓的仔”。圣家堂、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奎尔宫、奎尔公园、文森之家、古埃尔公园……每座建筑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像是凝固的童话。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圣家堂。

今天的西班牙人都会说,如果你只在西班牙待一天,那必须是巴塞罗那,因为那里有圣家堂。

高迪是从他的导师维拉手上接过圣家堂主持建造工作的,那时这座建筑的地下部分已经完成。高迪用了近十年时间,凭借米拉之家、古埃尔公园的设计建造经验,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了彻底的调整,把哥特式的风格和自己的设计风格融合在一起。然而,天才的设计为建造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直到高迪去世那年,圣家堂也仅完工不到四分之一,由他亲自主持建造的其中一个立面,也只是几近完成而已,时间却已过去30多年。

从十九世纪末算起,这座教堂的持续建造了140年,即使到了今天,也不敢断言何时能够真正完工。工程如此拖沓是有原因的,除了建筑难度以外,二十世纪中叶的战火还摧毁了高迪的工作室,他留下的大量珍贵设计稿、模型、资料被付之一炬,后续的人们只能凭借残存的图纸和模型来尽力“还原”高迪的设计,每位设计师、艺术家都怀着无比的热忱投入设计和制作,生怕自己的作品不够“高迪”。

高迪和圣家堂,早已不分彼此。

由于是必到的打卡点,我们去圣家堂前还特意问了当地人,什么时候去人少一点,得到的回复是,什么时候都人多,戏谑中满是自豪。


如果时间充裕,当然最好沿着高迪作品的足迹,一路逛下去。时间有限的话,除了圣家堂,最应该去看看的是米拉之家和巴特罗之家。这三处世界遗产都在巴塞罗那的拓展区L’Eixample,步行距离不算远,而且还能在体会一下赛达尔超前的城市规划眼光,发现那些转角处不经意的风景。

米拉之家(CASA Mila)

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

与巴特罗之家的精致、华丽相比,米拉之家显得质朴、粗犷。这是一栋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白色石材拼贴出波浪形的外观,加上各式扭曲的铁栏杆和巨大的窗户,整体充满了力量感和雕塑感,当地人戏称为“石头房子”。


据说整栋房子没有一处直线,各式的曲线和曲面相互缠绕,拼合成了走廊、天花、门窗和屋顶,正是体现了高迪崇尚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穿行期间,每一处空间,每一个窗外,总有让人惊叹的设计巧思。

就连屋顶,也高低错落地设计了30个造型独特的烟囱、2个通风口和6个楼梯口。

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o)

在格拉西亚大道上,有一栋鱼脊造型屋顶的建筑,那便是巴特罗之家了。


和高迪的其他设计不同,巴特罗之家的外墙和屋顶贴满了蓝色和绿色瓷砖,这种印象画般的颜色组合,在周围的建筑中分外的出挑,门口、窗户、屋顶、天台都是大波浪形的曲线,在三维的空间肆意流动。

阳台是巴特罗之家外观的一大特色,三楼以上的阳台被设计成了假面舞会面具模样,顶楼还有一个小小的花瓣阳台,那是童话中公主眺望家乡的地方。

其他推荐景点:

圣保罗现代主义建筑群


号称“最美医院”的圣保罗现代主义建筑群,也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多梅内克·蒙塔道尔的手笔,那个与高迪齐名的“现代主义建筑三杰之一”。这片建筑群前后建造了30年,作为医院使用了80年,直到2009年才正式改为博物馆。


蒙特塞拉特

蒙特塞拉特山是巴塞罗那人的另一处精神高地。砾岩组成的山体整体成锯齿状,海拔超过了1200米,甚是崎岖。上山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登山缆车,沿着峭壁直上直下;一种是锯齿小火车,贴着山体蜿蜒盘旋。除了沿途和山顶的壮阔山景外,到蒙特塞拉特山的一项重要体验,就是去聆听一回唱诗班的童声合唱。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陈晨

(作者:文森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