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田区市民中心出发,向北驱车260公里,便来到了河源市和平县。下了高速,福和大道、福和文体广场、福和高级中学、福和幼儿园、县人民医院、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一大批蕴含“福田和平”元素的社会民生和产业工程,无不在彰显这两座城的深厚情缘。
2013年始,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而深圳福田区与河源和平县的结对帮扶历史则更为久远,20世纪90年代始,福田区即开启了对和平县的对口帮扶之旅。迄今长达25年的对口帮扶过程中, 一轮又一轮的深圳帮扶团队,为解决深河两市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行着孜孜不倦地探索,“福和式”探索亦为深圳对口帮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2021年7月,根据省市相关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新一轮扶干部进驻和平县,开启了振兴乡村的新征程。两年来,在福田区委区政府、和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对口帮扶和平工作组(下称和平工作组)组长、和平县委常委、副县长巫资香带领深圳市派驻48名干部(其中福田区32名、深圳市直单位16名)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聚焦产业振兴、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如今,和平县一大批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妇女儿童之家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民生项目投入使用;镇村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脱贫户收入持续增长,茶油、丝苗米、腐竹和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亮点纷呈,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固本开源 提升产业振兴“源动力”
2023年7月7日,在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乐源公司)的工作人员将7.5万尾罗氏虾虾苗投入到60余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内。公司负责人刘学武介绍称,这批虾苗成熟期为3个月,产值在30万元以上,是单纯种植丝苗米的5倍。此次稻虾共生新型农业项目,是土厘村在产业发展上的又一次探索和尝试。
土厘村土地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撂荒耕地和土地流转困难等问题制约着该村产业发展。在和平工作组指导下,驻镇工作队协调镇党委在村农业龙头企业乐源公司成立党支部,由驻村第一书记兼任乐源公司党支部书记,推动村级党建和非公党建融合发展,提出“红色双引擎”党建工作品牌,促进该村乡风文明和丝苗米产业发展等工作。
两年来,土厘村新流转土地500余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300余亩,粮食产业服务中心成功投产,稻鱼、稻虾、稻蟹共生等新型农业项目快速推进,土厘村荣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丝苗米专业村称号。
大棚小盆栽花卉项目是位于和平县公白镇的资产收益型扶贫产业。在脱贫攻坚时期,福田区帮扶的6个和平县省定贫困村累计投入600万元人民币到该项目中,至今为各村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130万余元。2021年7月驻镇工作队进驻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鼓励支持该项目的实施主体——广东德福农业有限公司往智慧农业、保障国家种业安全等方向进行产业升级。
2023年5月,公司1500平方米智慧实验室(种业基地)建成投产,每年可以培育花卉苗木和瓜果蔬菜等各类优质无菌种苗2000万株,产品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北部市场,新增就业岗位120余个。广东德福农业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公司负责人邱巍表示,驻镇干部的用心用情帮扶,让我们更有信心在乡村振兴时期把企业办得更好,为和平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巫资香介绍称,工作组从“固本”和“开源”两方面入手,推动原有扶贫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广东龙德信庄园有限公司等本土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进国碳(深圳)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润辰丰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福和生态园”,同时在土厘村试点“驻点工作法”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联农带农机制逐步完善,村集体收入不断提高。
以点带面 提升乡村建设“硬工夫”
2023年6月8日,和平县林寨镇石江村举行党群服务中心大楼揭牌启用仪式,现场举办了帮扶单位和林寨镇篮球友谊比赛、“谱石江新韵 创文明乡村”文艺晚会等活动。驻镇工作队队长胡新颜表示,工作队对林寨镇11个村进行调研,发现很多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文体广场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乡村振兴时期对群众的服务需求,为此,他们以石江村为试点,对原有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进行提升改造,增加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之家等场所,以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合水镇彰洞村,驻镇工作队队员、驻村第一书记许燕华正在仔细检查收尾完工阶段的古塔修缮工程。彰洞村具有古屋、古塔、古桥、古井,古树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因为规划缺失、资金不足等问题未能开发利用。驻镇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驻后,引进专业公司进行整村设计规划,挖掘“五古”历史文化内涵,谋划打造文旅特色村庄,对古屋、古塔和古桥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盘活撂荒林场,提升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随着各项工程完工,一个崭新的“古韵彰洞”孕育而生,吸引着八方游客的到来。
和平工作组组员刘伟超介绍,在脱贫攻坚时期,福田区和平县42对口帮扶的38个省定贫困村均实现了高质量脱贫。但是在和平县216个行政村中,还有占比高达82%的178个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都还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各镇村之间同样非常突出。
为此,驻和平工作组决定,利用2500万元福田区自筹帮扶资金,在福田区派驻帮扶的5个镇中,每镇选取两个重点村先行先试打造示范村。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彭寨镇土厘村党群服务中心、东水镇大田村法治广场和公白镇美塘村福美文化广场等重点示范村一大批项目建设全部完工,为以点带面促进镇村融合发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积累了有利经验。
联动协作 提升公共服务“软实力”
6月15日,和平县东水镇举行生活垃圾市场化保洁收运进驻仪式。东水镇位于和平县的最南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该镇清扫保洁收运规划和机制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在往日的圩日,街镇垃圾清扫收运不及时等问题严重。驻镇工作队进驻后,统筹协调开展镇村生活垃圾市场化保洁收运招标工作,建立新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按需为各村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收运三轮车。此外,驻镇工作队还建立了包含镇村监管人员、保洁公司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环境卫生监督群,确保“随叫随到、日产日清”,做到“专人专责、重奖重罚”。先前镇村环境脏乱差、长效保洁机制不健全等痛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环境和以前相比,完全不一样了!”问起如今的镇街、村居人居环境,这是东水镇当地村民最真实的感受。
2023年,在驻和工作组组长巫资香的推动下,深圳爱心人士许俊聪、甘国英夫妇主动捐赠360万元,用于扩建和平县福和小学教学楼,成为福田区对和平县捐赠金额最高的单笔个人公益捐赠。许俊聪、甘国英夫妇40余年前相识于和平,此间回到“最初的地方”捐资助学,成为深圳市民参与对口帮扶的一段佳话。
另据介绍,近两年来,和平工作组联合福田区关工委、和平县妇联等单位发动爱心企业、组织和个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捐资助学、义诊送教等活动,累计筹集款物达806万元。同时,工作组还指导各驻镇工作队发挥组团帮扶单位资源优势,谋划打造了一批公共服务品牌,如公白镇建设“健康公卫小镇”、“平安文明小镇”,林寨镇开展“护苗计划”关注留守妇女儿童,彭寨镇实施“繁星计划”、合水镇开设“四送公益课堂”助力教育帮扶,有效地带动了各镇村科教文卫等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为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镇村流动倾斜进行了探索。
(图片由深圳对口帮扶和平工作组提供)
(原标题《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解锁“福和式”探索 ,深圳对口帮扶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尝试》)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