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成果选粹|丰富新移民精神生活既要重“量”更要重“质”
李燕燕
2023-08-29 09:10

提要

深入探索推进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与城市新移民共同合作。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丰富”不仅要体现在“量”上,更要体现在“质”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社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城市新移民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移居的特殊境遇,其精神生活呈现出相对剥夺感明显、发展性消费偏低、孤独与漂泊心理凸显,基本保障条件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因此,深入探索推进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与城市新移民共同合作。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提供服务保障

推进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是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政府应承担起提供服务保障的主导责任,积极改革“身份”限制的制度,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改革“身份”限制的制度。1958年来我国实行的二元户籍制度,让户籍成为“身份”的标签,也成为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依据,无形之中将一些未获得城市“身份”的新移民排斥在外,使其精神生活面临诸多直接或间接的不平等。虽然近些年政府增加了社保、积分等分配依据,但因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其对城市新移民的“身份”限制并未根除。要消除“身份”限制,就要突破二元结构,凸显贡献性分配依据,即能反映城市新移民为城市作出贡献的因素,如纳税年限、志愿服务等。同时,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领域的改革,全方位解绑“身份”的限制,为城市新移民与城市原住民共同享用城市精神生活资源,提供制度保障。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城市新移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这要求政府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模式,以提供更丰富也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范围方面,要扩展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城市新移民延伸和倾斜;在服务内容方面,要创办更多的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提供更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满足城市新移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精神生活需求;在服务质量方面,要优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标准,升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发展高品质的文化事业,为城市新移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在服务模式方面,要精准对接城市新移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推广“订单式”“菜单式”的服务,让城市新移民在“群众点单”与“政府买单”的有效对接中,获得更为精准、有效的文化服务。

发挥社会参与作用,为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提供条件支持

推进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大众传媒、社区等多元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为其精神生活提供条件支持。

用人单位应在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上有所作为。毕竟,高质量精神生活具有双赢的能动效用,不仅让城市新移民自身受益,也会激发其劳动热情,提高劳动效率,让用人单位受益。首先,用人单位应为城市新移民劳动权利的实现提供条件保障。用人单位要切实地实行公平就业,避免因偏见、歧视等增加城市新移民的相对剥夺感;同时也要尊重城市新移民休息休假、获取劳动报酬等合法权益,为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提供时间和条件保障。其次,用人单位应为城市新移民创造精神生活的条件。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发展企业文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内部文化活动和运动休闲的设施,举办特殊节日庆典等,为城市新移民创造更多精神生活的条件。

工会组织应维护好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的权益。工会组织是劳动者群体的代表,也是劳动者群体权益的维护者。为了更好地维护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的权益,工会组织首先应积极推进城市新移民依法入会,也就是将其纳入到工会组织维护范围。在此基础上,工会组织可以为城市新移民设置服务热线,帮助其解决困难,排解心理压力,引导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生活服务活动,如心理辅导、法治讲座、技能培训、文艺活动等,让城市新移民获得更多的精神生活资源。

大众传媒应给予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以关注和引导。大众传媒是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为推进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其一要纠正对城市新移民的排斥、偏见和歧视,宣传城市新移民对城市的贡献,拉近其与城市之间的社会距离;其二要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理念,引导城市新移民正确认识精神生活,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其三要利用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元的媒体技术,承载丰富的精神生活信息,为城市新移民提供丰硕的精神盛宴。

社区应对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起到推动作用。目前,城市新移民多以散居的形式生活在社区,可以发挥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推进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一是增加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场地,发展社区文化队伍,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活氛围,使城市新移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设立社区志愿队,为城市新移民提供志愿服务,使其感受到社区温暖,对社区产生归属感;三是发挥社区德育的作用,涵养城市新移民的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心理素质等,促使其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

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为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提供素质基础

推进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城市新移民自身,要发挥主体能动性,正确认识精神生活,主动参与学习,转变客居心理,拓展社交网络,为其精神生活提供素质基础。

正确认识精神生活。城市新移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认识到精神生活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无关紧要的,对人的全面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也要认识到精神生活的意义不仅在于消遣、娱乐、怡情等,更在于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个人素养和提升精神生活品质;还要认识到精神生活是需要投入和规划的,要合理规划自己的精神生活,给予精神生活足够的投入,这不仅包括财、物等有形投入,也包括时间、精力、情感等无形投入。

主动参与学习。个人精神素养是决定城市新移民精神生活质量的根本因素,但精神素养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学习中培育的,因此城市新移民应主动参与学习。具体而言,一是要主动参与生存性的学习,如职业技能培训等,让自己能够掌握城市生存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铺垫其精神生活的根基;二是要参与发展性的学习,如学历提升等,让自己能够在城市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其精神生活的拓展;三是要参与拓展性的学习,如兴趣学习等,让自己能够在其中体味生活趣味,找到精神寄托。

转变客居心理。城市新移民要转变客居心理,意识到自身的城市主体地位。事实上,当城市新移民选择迁移到一个城市时,就不再是这座城市的“过客”,而是与城市原住民一样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城市新移民必须树立“这是我们的城市,我是城市的一员”的观念,积极参与城市生活,享受城市的精神文化活动,而不是抱着一种过客的心态和事不关己的想法。唯有这样,城市新移民才能克服因客居而产生的漂泊、孤独、自卑等负面心理,为其精神生活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

拓展社交网络。社会交往是城市新移民获得社会支持、情感支撑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新移民精神交往的重要载体。城市新移民要拓展社交网络,首先要敢于交往,不畏惧城市中的异质眼光、污名印象,积极开展社会交往,同时也要敢于拒绝消极的社会交往;其次要诚于交往,做到“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使得社会交往能够得以深化和延续;最后要善于交往,把握好社会交往方向,遵守好社会交往礼仪,掌握好社会交往技巧,有效拓展社交网络。

(作者系深圳大学移民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文系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新移民高质量精神生活策略研究”(SZ2021B006)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社科成果选粹|丰富新移民精神生活既要重“量”更要重“质” 》)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