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国》吴松营 著
南海资源丰富充满宝藏
南海,是太平洋西部海域的一块碧玉;南海诸岛,是镶嵌在碧玉中的珍珠。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最早发现了南海的这些岛屿。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民就在南海捕鱼,并在这些岛屿上居住,而且中国历代政府也一直在南海行使行政管辖权,致力于管理经营、开发南海的这些岛屿。唐朝时南海诸岛划归琼州府管辖。到明朝时期,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多次巡视南海。到清朝、民国时期,同样将南海诸岛正式划入中国版图。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不但有充分的历史依据,而且还有充分的法理依据。
至今为止,已经探明的南海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作为新能源的可燃冰资源。世界上已探明的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中国南海是主要的可燃冰埋藏地区。据有关地质专家预估,中国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650亿吨石油。
为了保障中国南海的权益,中央在海南的建设和发展方面采取了强力的措施。1988年,海南建省。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2012年7月17日上午,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成立,标志着三沙市的政权组建正式启动,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是西沙永兴岛,面积2平方公里,是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三沙市军事、经济及文化中心。这标志着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领海建立政权并进行有效管辖。
国际大通道,海上丝路重要枢纽
南海,不但蕴藏各种丰富资源,而且是国际大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意义非凡。
南海,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地中海”。因为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沟通两大洋,连接三大洲。
南海,是中国面临的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战略地位最重要的海域。南海的南沙群岛地理位置尤其重要,所有通过南海的空中和海上航线基本上都要经过南沙群岛。从传统安全的地缘政治视角看,控制了南沙群岛,等于直接或间接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粤港澳到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欧洲的大多数海上通道。对亚洲人来说,它真正是与世界其他各大洲和各个国家商贸和政治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
中国南海,是中国的神圣领海和领土。而中国对这条“国际大通道”的正常航行,一直是开放的。统计数据表明:现在南海海域每年有4.1万艘以上船只通过,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商船队和超级油轮航经该海域。航经南海西南端马六甲海峡的油轮比航经苏伊士运河的多3倍,比航经巴拿马运河的多5倍。就连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有9成以上要经过该海域。日本运输石油的“海上生命线”也从这儿经过。印度也要通过南海走出印度洋,进入太平洋,与亚太地区有更多的经贸和文化交往。
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从世界吸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世界。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取得骄人业绩,这些实践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也为各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分享了发展成果。中国政府历来态度明确:欢迎世界各国更多地参与中国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发展,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理念。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所以,中国对南海不但是开放的,而且是包容的。
对待国际争端,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海争端的复杂局面。曾经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同中国有过激烈冲突,并且发起“南海仲裁”的菲律宾,中国政府也都秉持公正、友好的态度,与之友好协商,积极解决问题。近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双方贸易和投资均不断快速增长,双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其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中国政府还一再表明: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定增长。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充分展现了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
浩浩荡荡的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舞台。多年来,中国从提倡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到积极同南海周边的东盟国家协商谈判。2020年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正式签署了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更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大跨越。
编辑 张玉洁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克 三审 詹婉容